《心理学基础》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6:5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原因很复杂。 3. 中年成才 人生的黄金时代。

30-45年是智力的最佳阶段。

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的发展趋势 1. 智力的发展趋势

0-4岁,智力发展特别迅速。

1970年,贝利的研究:智力早期发展迅速,一直到26岁,以后保持水平状态,直至36岁。

沙因的研究:发现一般人的智力到35岁达到高峰,60岁后迅速下降。 如图所示。

2. 能力不同侧面的发展趋势

人类各种能力的成熟和衰退是不同的。

感知能力的成熟和衰退比较早,推理能力的发展较慢。 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如图所示。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用量表对2052人进行了测试,年龄在16-75岁之间。 表明:言语和操作能力在25岁达到高峰,但言语能力下降较慢,操作能力下降较快。

3. 智力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4. 智力发展的模型 聚合模型 扩散模型 交叉模型

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和环境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两大因素。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类的全部行为。 1.遗传 2.环境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发展得好。

41

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智商是可以改变的。如下图所示。

第四节 智力的测量

智力测量就是确定智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按种类分: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 测试方式分:个人测验、团体测验

测验内容的表达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一、智力测验

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又称普通能力测验。 1.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一种年龄量表。

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标尺,规定某个年龄应该达到的某一智力水平。 计算出人的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三套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和初小儿童智力量表 每套量表都包括言语、操作两个量表。

韦氏量表可以测出各个分测验的量表分。为了解一个人的智力结构提供了可能。 为了解决“智龄不再随年龄增长”的问题。韦氏量表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以确定被试的智力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离差智商=100+15Z

二、特殊能力测验 音乐能力测验 美术能力测验 飞行能力测验 机械能力测验 文书能力测验

三、创造力测验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发散性思维测验 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42

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第九章 动机与情绪

第一节 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它与人的行为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的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分类 1.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指与保障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需要,是人生而有之的,主要包括:

(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呼吸、睡眠、运动等); (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的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 (3)性的需要;

(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

社会需要: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后天获得的,主要包括: (1)对文化学习、劳动、艺术创作的需要; (2)对社会交往、名誉地位、爱情、友谊的需要; (3)对休息、消遣、娱乐、享受的需要等。

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物质需要和高级的物质需要。低级的物质需要指对食物、自卫、性等方面的需要;高级的物质需要包括对高级家用电器、高级住宅、高级服装衣料、名牌小轿车等的需要。

精神需要: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审美、道德、爱情等方面的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美国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马斯洛的需要发展金字塔模式表明:

(1)作为一种基本动力,需要推动着人在获得低一级层次的满足之后继续寻求高一级层次的满足,即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43

(2)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共有,并且这类需要也较易获得满足。如“饥不择食”,饥饿时只要有东西充饥,即可满足这种生理需要。

(3)对于高层次的需要来说,不但真正能产生这种需要的人很少,而且其满足的百分比也较小(指满足的相对性程度)。如“学无止境”,即表明了人对学识、修养等自我发展方面的永不满足。

第二节 动机

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说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人的需要通常以兴趣、意向、意图、愿望、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但光有这些意愿,人还不会立即有所行动,只有动机产生后,人的某种行为才会真正被引发。

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

(1)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 (2)客观上存在着满足种需要的具体对象,使之有满足的可能性。

二、动机的功能 1.引发 2.指引 3.激励

三、动机的分类

1.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基础是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的动机,喝的动机,性的动机,休息的动机等。

社会性动机的基础是人的社会需要,如交往的动机,成就的动机,劳动的动机,学习的动机等。

2. 长远的、概括的动机与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长远的动机持续作用较长,具有稳定性,不受偶然情绪变化的影响。短暂的动机则恰好相反。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是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如为获奖而努力学习是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因学科兴趣而努力学习是内部动机。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

44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伊本?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呆的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一直生活得很好。西拿做的这个实验表明了情绪对动物有很大的影响。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emotion)、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理解:

1.情绪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2.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3.情绪和情感是以态度体验(主观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4.引起表情变化,引起生理变化。

二、情绪、情感的结构

情绪、情感的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人产生各种情绪和情感时,可以在外部表现出来。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都在机体外部有所表现,即所谓表情。(例如,高兴时哈哈大笑,悲伤时痛哭流涕,害羞时脸色通红,愤怒时紧握拳头等等。作家、演员等都注意探讨人的表情的秘密。)

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反映在嘴唇、眉毛以及眼睛光泽的变化上。如喜悦、愉快、欢乐时嘴角向后伸,上唇略提,两眼闪光,两眉舒展,所谓“眉开眼笑” 。

身段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捧腹大笑。

语调(言语)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联系:

(1)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