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室建设规划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2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鉴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并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与其他检验方法不同,微生物学检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一个标准的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方案尤其重要。

为了促进我院微生物检测能力的提高和微生物学科建设的发展,提高对新发和突发感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理能力,从本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等方面,分析本实验室的现状,规划五年的建设方案,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 目前现状 1、目前人员设置: 人员 设备 3、目前信息状况: 年度工作 职称 工作年限 型号 本专业继续教育情况 生产厂家 流动情况 数量 2、目前仪器设备: 1

季度工作 月工作 日工作 5、目前细菌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缺高职称检验人员;人员流动性大,难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2)实验室房屋结构小,不利于开展新项目。

(3)仪器设备陈旧,均使用5-10年以上;缺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4)血培养没有进行厌氧细菌培养,存在阳性率检测不高现象。 (5)没有直接参加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存在不规范上报情况。

二、发展思路

管理、人才、设备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微生物学科建设的基石。本微生物实验室将依从新五院大楼的建设,首先从建筑设计上符合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再是从仪器设备的配备,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划,着力提升微生物检验水平,为临床提供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三、目标与任务 1、2018年的目标和任务

(1)招聘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细菌室检验人员,固定岗位,促进微生物学学科发展。

(2)购进一台“全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提高临床细菌检测率。 (3)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网”,已向上级部门提交申报,正在审核中。 (4)开展厌氧菌培养及鉴定,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促进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5)继续参加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确保质控成绩合格。

(6)为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培训讲课一次;选

2

择性为临床科室进行“微生物与临床应用”方面的专题授课一至二次;微生物室进修人员,为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一次。

(7)做好每月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统计,并上报院感科。

(8)与药剂科和院感科共同协作,做好每季度的微生物耐药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上报院感科和医务科。

(9)做好新院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划方案,按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先期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使实验室具备二级生物安全能力。 2、2019年的目标和任务

(1)年初做好新院微生物实验室的搬迁准备工作,评估和引进标准化的微生物学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并转化为自己的体系文件。 (2)继续参加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确保质控成绩合格。

(3)申请参加“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提高本实验室细菌耐药监测水平。 (4)继续与医院药剂科和院感科协作,共同做好细菌送检标本及细菌耐药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5)继续做好微生物学科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6)条件允许下,选送一名工作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着力培养既具备传统临床微生物鉴定能力,又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遗传进化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熟练应用多技术平台进行临床不常见病原微生物准确鉴定。

(7)适时开展新的微生物学检测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3、2020年的目标和任务

(1)引进或培养相关专业的高技术人才,使微生物学检测能广泛应于临床,使学科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继续参加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确保质控成绩合格。 (3)能提供菌种鉴定服务,能为临床解决不常见菌的鉴定。

(4)根据微生物工作开展情况,建立真菌检测室,并开展相关的检测项目。 (5)根据临床需求,应用PCR、荧光定量、基因测序、芯片、质谱技术,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耐药性检测和同源性分析。开展病原体血清学免疫检测、G试验、GM试验等项目。 4、2021年的目标和任务

(1)为临床提供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强化专业的抗生素耐药试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快捷的检测服务。

(2)成为专业性非常强的实验室,具备先进的检测平台和高水平的人才团队,能够针对某一种病原菌、某一些特殊病原菌、某一些特殊或少见的检测项目、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