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2:5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演变趋势
(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 (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议及品评演变为考试。
(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积极影响
(1)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命权,既树立起绝对的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史料印证]
材料一 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向,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利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 《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唐代魏晋门阀制度逐渐崩溃,政府开始采取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官吏,这开辟了一条普通百姓可以依靠才能入仕的途径,激励人们学习知识。科举的地位随着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科举出身者担任高级官吏的比重不断增大而日益重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
思考: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科举制的实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封建官僚阶层的结构。 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反映出依靠门第进行选官的制度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的信息表明汉代的察举制以道德______、才学为选官标准。但由于教育的不公平,真正的寒门子弟缺少进入仕途的机会。
[对点巩固]
2.《隆平集》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 ( )
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 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 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解析:选D 根据对材料信息“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的理解,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D项正确。A项指的是军功爵制度,B项指的是察举制,C项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随堂达标验收]
题组一 中央集权发展
1.“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
A.郡国并行 B.建立中朝 C.设置刺史 D.颁“推恩令”
解析:选A B、C、D三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A项郡国并行制是汉高祖实行的,造成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是历史的“退步”。所以答案为A项。
2.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
解析:选B 漫画反映了北宋把地方的兵权、财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
3.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独立性
解析:选A 材料中“流动的中央政府”是指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便于及时有效地处理地方政务,所以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题组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4.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司奏抄(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
解析:选C 注意关键词“审定”“驳正违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封驳审议。
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C.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 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解析:选D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突出。皇帝为加强皇权而不断削弱相权,方式之一就是分散相权。丞相人数越多,权力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就越小。D项符合题意。
题组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6.《二十四孝·江革负母》载:“汉江革??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材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
料反映出江革“迁谏议大夫”主要是因为其( )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解析:选C 材料中江革因为孝敬母亲被举荐为“孝廉”,授予官职。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人才重视德行,故选C项。
7.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主要是指 ( )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解析:选B 九品原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后来成为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所以“品”也就成为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故选B项。
8.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该学者所谓“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解析:选A 科举制度是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公平竞争、唯才是举的思想成为重要的理念。“以文治国”属于治国理念,“分科考试”属于考试组织形式,“学而优则仕”具有不合理性。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zghk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