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3 11:37: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北京雾霾天气看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自然界的演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发展,

摘要:最近在中国大范围爆发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广大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本文以北京雾霾及治理情况为例,讨论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看待生态环境及其治理问题。

关键词:雾霾,自然辩证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存在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2]。

在唯物主义看来,“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他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3]。在辩证法看来,“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4]。

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在科学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任何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因此,它始终以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在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客观的地位,是人类所要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也是决定人类认识和改造这个对象的全部活动之合理性的客观依据。人则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中的主体,是积极地变革这一关系的主动的方面,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主体要反映和改变客体,人类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还必须借助于科学技术这个中介。正是由于掌握了科学和技术,才使人类高于动物界,使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根本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5]。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任何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与技术,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的哲学学科,从产生以来就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它不仅对整个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发展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

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主要以北京近段时间以来的雾霾天气为例,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看待生态环境及其治理的问题。

二、北京雾霾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近年来,北京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PM2.5指数频频“爆表”,呼吸道疾病及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据《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56%,治理雾霾工作迫在眉睫。为此北京市政府已经出台很多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短期内实现空气质量的显著提升,难度较大,需要时间较长。

北京市环保局曾公开表示,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量大以及PM2.5区域传输是造成北京市空气严重污染的三大原因。第一,北京市地理环境三面环山,风向总是北转南、南转北,一年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非常容易形成重污染。第二,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排放量大是导致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最新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北京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机动车占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其他排放约占14.1%。这其中,机动车对PM 2.5的贡献是综合性的。第三,北京雾霾污染贡献约30%为外地传输,特别是北京东南区域受外地传输的影响要更为凸显。由此可见,雾霾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为雾霾治理措施的提出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支持[6]。

早在2011年,北京市就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治理环境问题,如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控制煤烟型污染排放;淘汰老旧车,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自2012 年初正式启动调研起草工作, 201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将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将大气污染防治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实现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治理的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并重的转变,由单一经济惩罚手段到经济与非经济惩罚相结合、经济惩罚与经济鼓励相兼容的转变。在明确细化社会各方

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同时,对违法行为规定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将为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对外宣传。

三、生态环境及其治理

世界发展的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人类和人类的智慧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自从在自然界的发展中分化出人类以后,便开始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就是在不断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发展了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和技术,也发展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对自然界的解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自然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它既包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也包括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狭义的自然又称大自然,是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不包括人类社会在内。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生态环境即狭义上的自然界。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建立动态的平衡联系,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但是当人类没有正确理解自然,没有正确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灾难的发生。雾霾的产生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生产与大气系统之间的关系而爆发的大气污染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我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即要有正确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提出(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着自然环境,人并不是被动地为自然所奴役。(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7]。

随着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和社会发展,人类不再像原始时期那样为自然所奴役,而是开始不断改造自然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心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富的事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着自然环境,人并不是被动地为自然所奴役”的思想。然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忙碌的人们没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