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36: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四)

必修③ 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保

编辑:徐文韶(安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④⑤ D.③⑤

2.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可以使海葵避免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予被掠食,丽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粘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种内互助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3.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 A.个体 B.雌雄成对 C.种群 D.群落

4.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群落结构太复杂

5.某同学在一块菜地上取样调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经查4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是20、16、2、8(单位为只每平方千米,以下同)。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为 ( ) A.44 B.16 C.20左右 D.11左右 6.分析右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期 B.C-D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D.B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K/2左右

7.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8,鲢鱼、鳙鱼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活在水域上层;草鱼吃水草,生活在水域中层;青鱼吃螺、蚬,生活在水域底层。这些鱼的分布体现出 ( ) A.种群的水平结构 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垂直结构

9.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10.下列各项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 A.海南岛的一个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一个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上培养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 D.一个专门培养香菇的大棚

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闯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2.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13.某些生物具有撕扯肉食的尖锐牙齿,这些生物多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A.分解者 B.初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次级消费者

14,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仅限于自养生物 B.仅限于绿色植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的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15.在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交界处有一过渡区,这一过渡区中生物特点与相邻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 ( )

A.动物种类少 B.动植物种类多 C.植物种类少 D.寄生动物多

16.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 )

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或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迸行表达检验或修正提出合理假设 1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18.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9.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蛾类具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来路 D.孔雀开屏

20.下列哪一项描述的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 C.兔吃草,狗吃兔

D.猫头鹰吃老鼠和小鸟

2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2.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阳光、空气、水4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3.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的正确砚点是 ( )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大耕地面积

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4.在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一功能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A与B的总和

25.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保护的好办法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

C.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资源 D.禁止采伐和捕捞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l0分)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生长的害虫。过去,采用农业防治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利用金小蜂防治棉铃虫效果很好。金小蜂将卵产在棉铃虫茧中的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