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和设计_考试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5 6:5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医学仪器概述

1、 人体系统的特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分为器官自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器官自控制系统具有不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的机制,如心脏的收缩与舒张。神经控制系统是一种由神经进行快速反应的控制调节机制,如人的喜怒哀乐。内分泌系统通过循环系统的路径将信息传到全身细胞进行控制。免疫系统识别异物,排斥异物。

2、 人体控制功能的特点 负反馈机制、双重支配性、多重层次性、适应性、非线性。 3、 生物信号的基本特性 不稳定性、非线性、概率性、信号弱、噪声强、频率范围低。 4、 生物信号类型

电信号 机体的各种生物电(心电、脑电、肌电、神经元放电等) 生物电电极 利用材料的物理变化 物理传感器 非电信号 利用化学反应把化学成分、浓度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选择性识别来测定生化性质 生物传感器 5、 医学电子仪器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有生理信号检测和治疗两大类。 6、 医学电子仪器的基本构成

1)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包括被测对象、传感器或电极 2)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包括信号与处理和信号处理 预处理一般包括过压保护、放大、识别(滤波)、调制\\解调、阻抗匹配 3)生物信号的记录与处理 方式有直接描记式记录器(模拟量)、存储记录器(模拟量或数字量)、数字式显示器(数字量)

4)辅助系统 包括控制和反馈、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信号产生和外加能量源 控制和反馈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调节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时间程序控制均属开环控制;通过反馈回路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称为闭环系统。 外加能量源是指仪器向人体施加的能量(X射线、超声波等),用其对生物做信息检测,而不是靠活组织自身的能量。 7、 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特性

1) 准确度---越小越好,不存在准确度为零的仪器,准确度也称为精度

准确度=(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100% 是衡量仪器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个尺度 2) 精密度 可以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种方法测量所得数值的接近程度。 3) 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外加输入变量与相应应变量之比 生物放大电极应大于输入电阻的100倍

电极-皮肤接触电阻 2~150K 引线和保护电阻 10~30K 体表电极 10~150K

4) 灵敏度 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它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当输入为单位输入量是,输

出量的大小即为灵敏度的量值。

5)频率响应 仪器保持线性输出时允许其输入频率范围的变化,是衡量系统增益随频率变化的尺度

6)信噪比 信号功率PS与噪声功率PN之比

7)零点漂移 仪器的输入量在恒定不变(或无输入信号)时,输出量偏离原来起始值而上下漂动、缓慢变化的现象

8)共模抑制比 衡量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8、医学仪器的特殊性

1)噪声特性—限制噪声比放大噪声更有意义

2)个体差异与系统性—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保持人体的系统性相对稳定 3)生理机能的自然性—检测时应防止仪器因接触而造成被测对象生理机能的变化,可进行无损测量

4)接触界面的多样性-采用各种办法来保证仪器与人体有一个合适稳定的接触界面 5)操作与安全性-医学仪器的操作必须简单、方便、适用和可靠;应确保电气安全、辐射安全、热安全和机械安全,使操作者和受检者均处于绝对安全的条件下;避免误操作危害检测对象

9、医学仪器的分类

1)基本分类方法--根据检测的生理参数、根据转化原理的不同、根据生理系统中的应用、根据临床的专业

2)按用途分类—诊断用仪器和理疗用仪器

诊断用仪器--生物电诊断与监护仪器、生理功能诊断与监护仪器、人体组织成分的电子分析检验仪器、人体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像诊断仪器

理疗用仪器--电疗机、光疗机、磁疗机、超声波治疗机 10、模型的任务—建立模型结构和提供数据

11.模型的有效性用符合程度来度量,分为三的级别—复制有效、预测有效、结构有效 12、模型的分类

1)物理模型--几何相似模型、力学相似模型、生理特性相似模型、等效电路模型 2)数学模型—主要方法有黑箱方法和推导方法 3)描述模型

13、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思路

原理分析 电路分析 测量信号分析 仪器性能指标特殊性要求 | | | |

四个环节 四个模块 四个特点 八大性能指标、五点特殊性 | | | |

检测 检测 信号弱 见7和8小点 处理 处理 噪声强

转换 显示 输入阻抗高

显示 辅助 随机性

14、设计原则影响因素—信号因素、环境因素、医学因素、经济因素、时代因素 15、设计步骤

1)生理模型的构建 2)系统设计 3)实验样机设计 4)动物实验研究

5)临床实验 6)在得到该产品的“检验报告”和“临床报告”后,即可向政府管理部门提交仪器认证与注册的有关申请,经审查符合国家相关产品的认证及注册的相关规定后,就可以授权该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

第二章 生物信息测量中的噪声和干扰

1、构成生物信号测量的基本条件:抗干扰和低噪声

2、干扰形成的条件:干扰源,耦合通道(引入方式)与敏感电路(接受电路)

干扰源:能产生一定的电磁能量而影响周围电路正常工作的物体或设备 主要干扰是近场50赫兹干扰源,因为生物电信号中大都包含有50赫兹的频率成分,而且生物电信号的强度远小于50赫兹的干扰。

周围的220伏交流电源是最直接的50赫兹干扰源。

3、电磁兼容性设计:包括抑制来自外部的干扰和抑制系统本身对外界其他设备产生的干扰 4、干扰耦合的途径:传导耦合、经公共阻抗耦合、电场和磁场耦合、近场感应耦合、生物电测量中电场的电容性耦合、生物电测量中磁场的感应耦合 5、场的特性取决于:“场源”的性质、场源周围的介质及观察点与源之间的距离。 近场时,场的特性主要取决于长远的性质;近场:到场源的距离小于λ/2pai 远场时,场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场传播时所通过的介质; 远场(辐射场):到场源的距离大于λ/2pai(约1/6波长) 电场E对磁场H的比为波阻抗。

远场时,E/H=377欧等于介质特性阻抗,呈现平面波

近场时,E/H<377欧(源为大电流低电压)近场为磁场,以电感性耦合形成干扰; E/H>377欧(源为小电流高电压)近场为电场,以电容性耦合形成干扰 6、近场感应耦合分为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耦合

电容性耦合:一个导体上的电压或干扰成分通过分布电容使其他导体上的电位受到影响 减小电容性耦合的方法:采用屏蔽导线(常用的有效方法);增大两导线之间的距离,尽量避免两导线平行,以减少分布电容C来减少干扰

电感性耦合产生的原因:在系统内部,线圈或变压器的漏磁是形成干扰的主要原因;在系统外面,多数是由于两根导线在长距离平行架设中形成的干扰电压。

减小us达到抑制电感性耦合的目的的方法:远离干扰源,削弱干扰源的影响;采用绞合线的走线方式;尽量减小耦合通路,即减小面积A和cosθ值 8、 屏蔽和接地是抑制电磁场干扰的有效方法

9、 合理接地分类:安全接地又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对信号电压设立基准电压。 10、安全接地:把仪器的外壳用导线与大地连通

目的:为了在任何情况下,使人经常接触的机壳保持零电位 原因:由于杂散阻抗形成漏电通路,甚至产生绝缘击穿 分类:电源接地、保护接地、等电位接地 多台仪器接地的正确方法:一点接地

注意:公共地线不能太长,不能绕圈;使用粗地线,减小地线电阻 11、工作接地方式: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一点接地分为串联形式和并联形式

串联形式虽然不合理,但由于简单、方便,在电路电平相差不多时仍可使用 并联形式适用于低频信号,不适用于高频信号

12、一般来说1M赫兹一下可以采用一点接地,频率高于10M赫兹时采用多点接地。在1M赫兹至10M赫兹范围,如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得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

13、低频的电子系统接地的三个分开的地线:低平信号地线、功率地线、机壳地线

14、屏蔽:在两个空间区域加以金属隔离,用以控制从一个区域到另一区域电场或磁场的传播。用屏蔽体把干扰源包围起来,是电磁场不向外扩散,称为主动屏蔽;屏蔽体用以防止外界电磁辐射,称为被动屏蔽。

15、屏蔽体:金属板、金属网 屏蔽效果:用屏蔽后场强被衰弱的程度来描述

损耗: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

反射损耗:入射波的一部分从金属表面反射回,取决于场的形式和波阻抗 吸收损耗:入射波的另一部分穿过金属板并被衰减,与屏蔽体的厚度和电磁场频率成正比

总屏蔽效果=吸收损耗+反射损耗+有关在薄层屏蔽体上多次反射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