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0:25: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
[储知识·要点回扣]
1.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
环境问题 酸雨 光化学烟雾 臭氧层空洞 水体富营养化 温室效应 白色污染 重金属污染 2.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3.化学与能源
污染物 SO2(主要)及NOx NOx及碳氢化合物 氟氯代烃及NOx 含氮、磷的化合物 CO2及CH4等烃类化合物 有机难降解塑料 废电池
4.常见化学材料的成分及性质 材料 棉、麻 蚕丝、毛发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硅材料 合金材料 成分或性质 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 将天然纤维(竹子、木材、甘蔗渣等)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六大纶等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思维深化——做一做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与生活
①加碘盐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②SO2具有漂白性,可用来漂白草帽辫、食品等。(×)
③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④明矾电离出Al3+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 ⑤BaSO4、BaCl2都可以用作“钡餐”。(×)
⑥泡沫灭火器利用了NaHCO3和Al2(SO4)3相互促进水解的原理。(√) (2)化学与环境、能源、材料
①CO2浓度不断上升,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
②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③燃煤“钙基固硫”的最终含硫产物是CaSO3。(×) ④棉、麻、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⑤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⑥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⑦合金具有金属特性是因为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探高考·真题鉴赏]
1.(2018·全国高考卷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碳酸钡能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有毒,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错误。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能用于洗涤油污,A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能杀灭生活用水中的细菌,B正确。氢氧化铝是弱碱,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答案:D
2.(2018·全国高考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正确。
答案:A
3.(2017·全国高考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C.干馏
B.升华 D.萃取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答案:B
4.(2016·全国高考卷Ⅱ)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A正确;化石燃料即使完全燃烧也会产生SO2
以及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B错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污染,C正确;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D正确。
答案:B
[研考纲·聚焦素养]
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 2.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附]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刚讲话:“在高考试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
2.证据推理: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
3.社会责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题型突破·通法悟道] 摆题型示例 巧取应考宝典 题型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
1.《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涉及的“法”分别是( )
A.蒸馏 焰色反应 C.蒸馏 丁达尔效应
B.萃取 升华 D.升华 焰色反应
解析: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答案:A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解析:《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A项正确;《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项正确;《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C项正确;《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D项错误。
答案:D
3.《本草纲目》中对碱式碳酸铅制备过程有如下叙述:“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过滤
B.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