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斜井与引风道岔口施工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0:39: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回风斜井与引风道交岔口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由我单位承建施工的回风斜井井筒工程现已完成24米,井筒浇筑至牛鼻子口(14米),牛鼻子口以下还未浇筑,引风道已完成8.6m,下一步即将施工交岔口,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二、巷道断面:

回风斜井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墙高1300mm,拱高为2250mm,净宽4500mm;引风道为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墙高1800mm,拱高为1800mm,净宽3600mm。 三、支护方式:

1、回风斜井与引风道段交岔口永久支护形式为25U型棚+棚后背网喷浆+钢筋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喷射厚度200mm,强度C20;混凝土浇筑厚度400mm,强度C30。 四、支护材料:

1、可缩型25U钢棚:25U钢棚分三节组成,分别为顶梁1节、棚腿2根。铁板焊接,规格350mm×250mm。

2、主、副钢筋φ16mm@250mm,连接筋φ8mm@250mm。 3、搭接棚梁采用π钢。 4、18#槽钢。 5、29#工字钢。

6、φ54mm钢管和φ159mm钢管。 五、施工方法:

- 1 -

工作面已经施工过交岔口位置2.4米,停掘铺底施工已完成,现正在绑扎墙筋和环筋,下一步即将针对交岔口的位置发碹;我单位拟先发回风斜井交岔口位置的碹,将右侧交岔口预留出来,绑筋时要在回风斜井井筒断面上顶部偏左预留出足够的搭接长度的钢筋(600mm)接头,右侧预留交岔口位置不绑筋(附图),发碹时采用分次浇筑,一次浇筑高度不大于500mm,加强振鼓捣,待强度上来后再次浇筑,施工要防止因砼重量过大导致摸板涨模或向右发生偏移,甚至倾倒的现象,同时加强对碹胎和摸板的加固工作,除正常采用脚手架杆加固外,要专门针对巷道左侧的碹胎进行加固,一架碹胎不少于3道撑子(撑子采用2寸钢管,并用卡扣进行连接固定)防止浇筑时发生跑模现象。待浇筑施工结束后,砼的强度完全上来后再拆除加固脚手架,但不拆除摸板和碹胎,继续向前掘进施工一空(6架碹胎距离7.2米,碹胎间距1.2米中对中)距离,当掘进距离到达后,再拆除上一空的摸板和碹胎并铺底、绑筋发碹。发碹完成后停止回风斜井井筒施工转由引风硐继续施工,当引风硐与回风斜井井筒完全贯通至交岔口末端位置时,采用“π钢”将两个巷道所架设的U型钢棚顶部进行连接(焊接采用满焊)并在“π钢”梁下采用29#工字钢做为立柱,立柱与“π钢”梁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之后绑扎钢筋(引风硐钢筋)引风硐交岔口右侧的钢筋正常绑扎,拱顶部位与井筒发碹的预留钢筋搭接之后使用火焊将回风斜井右侧的棚腿及引风硐左侧的棚腿及“二肋部分”割掉,只保留“π钢”连接部分,之后立引风硐碹胎及摸板,立好之后在回风斜井中心线位置架设抬棚,棚梁采用29#工字钢,立柱采用φ159mm钢管,立柱与横梁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之后采用18#槽钢一端担在抬棚之上,一端搭在已组立

- 2 -

好的引风硐摸板上,使已经浇筑完的回风斜井井筒交岔口的砼碹与引风硐所发的砼碹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将交岔口做出来,当碹全部浇筑完成后,拆除抬棚及引风硐位置的碹胎和摸板,最后割掉对交岔口“π钢”梁起支撑作用的29#工字钢立柱。 六、砌碹 (1)组立碹胎

① 严格按照测量标定的中心进行找正,保证巷道方位及规格,两侧碹腿 “迈步”必须一直。

② 上拱碹胎时,必须提前搭设操作台,操作台立柱和横梁使用土建施工的脚手架进行搭设。

③ 碹胎与底板必须垂直(法线垂直),即碹胎与铅垂方向成25°夹角。碹胎组立时要用坡度规靠在碹腿和碹拱上进行找正。 ④ 只有碹胎找正后,各项数据均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后续环节的施工。

⑤ 发碹采用由下向上的顺序进行施工。

⑥ 组立的第一架碹胎必须用Ф108钢管或直径不小于100mm的圆木撑于迎头和碹胎之间,防止碹胎倾倒、下滑。钢管或圆木与明槽迎头之间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做“柱鞋”,以增大受力面积,防止撑木受力后陷入迎头土层内。碹拱部打5道撑子,正中一道两侧“二肋”部位各打两道。碹腿位置打两道,上下各一道。

⑦ 碹腿之间使用2道Ф108钢管进行支撑,腰线和底脚位置各一道。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涨模,从而保证浇筑结束后巷道尺寸符合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