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4:09: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工程概况

XX大桥左幅部分变宽,上部结构采用8*30m预应力砼装配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及板凳台,本桥有33根墩柱,墩柱直径为1.6m,墩柱平均高为12.8m;16个盖梁,尺寸为宽1.9m*高1.9m、宽为变宽。 二、目的

为了确保本桥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规范现场施工管理及作业程序和过程控制标准,指导施工人员在墩柱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规程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三、适应范围

沈海复线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宁德段A1标宁德东互通蒋奥大桥。 四、编制依据

1、福建省沈海复线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宁德段A1合同段宁德东互通XX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

2、现场调查及踏勘取得的资料。 3、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4、现行国家、交通部、福建省及宁德市等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

五、技术标准及要求

1、沈海复线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A1-2设计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 公司有关施工及安全管理等管理办法及规定 六、施工工艺流程

6.1系梁、承台施工

系梁、承台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坑,人工配合。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用平板车运到施工现场绑扎成型。模板采用组合大块钢模板,混凝土在搅拌

站拌和,砼运送车运输至现场,利用泵车浇筑。

6.1.1 基坑开挖

1、系梁及承台基础采用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基。

基坑开挖前首先做好地表防排水工作,设拦水带,挖好排水沟,并与自然水系相连。

3、基坑开挖完成后,测量出承台、系梁的基底标高,人工破除桩头,破除桩头不允许挠动下面的桩基,以免桩基受到损坏。

4、挖至基底标高后,用全站仪定出承台或系梁得中线,并在基坑外侧放出控制中线。

5、基坑经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绑扎承台、系梁钢筋。 6.1.2钢筋加工及绑扎

1、钢筋在加工场内集中加工,汽车运到施工现场,钢筋在现场工作面绑扎成型。

2、在绑扎系梁钢筋前,首先安装墩柱钢筋笼,对准桩中心进行安装,墩柱钢筋笼的钢筋与桩头钢筋进行单面焊接,焊接完成后,检查垂直度,垂直度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系梁钢筋的绑扎,严格安装图纸上的根数和间距进行绑扎。

4、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钢筋的四周与模板接触的面上,绑上与承台、系梁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混凝土垫块,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6.1.3模板

1、钢筋绑扎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安装承台、系梁的模型,承台系梁模型为拼装式整体组合钢模。

2、模板进场后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和对边尺寸,确保模板尺寸准确后,方可用于施工,同时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安装模板前,对模板进行打磨和涂油。

3、在模板的中部和上部采用,15×15cm的方木作为支撑加固模型,方木必须支撑在坚固稳定的土面上,必要时在方木后面加设垫块保证方木的稳定性。

4、模型加固完后,检查纵横向轴线,并检查模型的标高、几何尺寸,确保

准确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浇注混凝土。

6.1.4 混凝土

1、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和,采用罐车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泵车浇筑、人工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密实。

2、混凝土浇注采用分层浇注,每次的浇注厚度不大于30cm。浇注时从一端向另一端浇注。浇注过程要连续进行,防止形成假缝和驼峰现象。

3、浇注第一层混凝土时,用水将基底表面润湿,但不能出现明水。 4、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混凝土振捣以混凝土表面不下沉、不出现气泡为宜。

5、混凝土运至工作面后,如出现离析时,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拌和后方可进行施工。

6、混凝土捣固时,不得撞击模板,以免模板出现变形,造成跑模现象,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模型和支撑,如出现支撑松动或模板出现变形,应立即停止施工,模板加固后,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

7、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混凝土终凝后开始采用洒水覆盖的方式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天,同时养生时派专人洒水养护。

6.2 墩柱施工

6.2.1 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前,应放样墩柱中心线,并对墩中心周围进行凿毛处理,对模板进行打磨和涂油。

2、模板安装左右采用螺栓连接,四周设揽风绳固定,并对模板底部进行密封。

3、模板安装完成后,对墩柱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查,墩柱保护层设计为6cm,对每根主筋进检查,检查合格率达95%以上,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确定墩柱顶标高,砼浇筑时严格安装墩顶标高执行。 6.2.2 砼浇筑

1、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泵车泵入模板内,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2、混凝土浇注时一定要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墩柱的浇注速度不大于3m/h,防止浇注速度过快,造成模板底部变形。盖梁混凝土浇注时避免形成偏压,以免盖梁顶部出现倾斜。

3、混凝土浇注时,应有专人巡视模板,如模板出现变形,声音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浇注,查明原因,方可继续施工。如情况严重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4、墩柱浇筑到距墩顶标高105cm位置预埋钢棒位置,PVC管必须准确,以便盖梁施工方便。

5、混凝土捣固时,以混凝土表面不出现下沉、不出现气泡为宜。同时震动棒的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6、混凝土捣固时,不能碰撞钢筋,如碰撞钢筋,导致保护层垫块脱落,墩柱保护层偏大或偏小。

7、捣固上层混凝土,震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5cm,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捣固完成后,徐徐将振动棒提起,不得快速提棒。

6.2.2 砼养护

拆模后立即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结构,连续养护7天,墩柱顶部放养生桶,保证砼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部荷载。

6.3 盖梁施工

盖梁采用钢棒法施工。 6.3.1、施工工序

6.3.2 钢棒支撑系统搭设

盖梁施工支撑体系采用墩柱穿钢棒法。在每根柱顶向下一定高度垂直于盖梁轴线沿墩柱径向预埋安装钢棒的孔洞,预留孔洞采用PVC材料,管内径为110mm,墩柱模板安装前将管口封堵,避免混凝土充填。承重支撑采用直径为100mm穿心钢棒,在钢棒平面上支设砂箱作为调整体系高度用,在砂箱上架设45cm工字钢作为支撑系统纵梁,纵梁上横向按30cm间距架设15cm*15cm工字钢做为分布梁,分布梁两端各留出至少50cm作为施工操作平台,平台上满铺木板,两侧设栏杆并挂设防护网,防护网高度需高于盖梁顶平齐,盖梁钢底模铺设在方木上。

6.3.3底模铺设

盖梁底模打磨并清洗干净后涂上脱模剂,待脱模剂干燥后,用吊车分块将底模吊到盖梁支撑体系上人工进行精确拼装。在底模与墩柱顶接触的位置,用止浆带将模板与墩柱接缝粘贴密实,保证混凝土浇注时不漏浆。盖梁底模拼装完成后要检查模板的整体性及平整度,不得出现倾斜的情况。底模安装完毕后,清除表面脏物,复测底模标高,验收合格后进行钢筋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