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二临床学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5:07: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疾病预防,儿童时期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为目的。儿童生长发育是从胎儿期至青春期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儿童不同时期其解剖、生理、器官功能、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又各有其特点。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疾病预防和促进康复等技能,是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必要基础。儿科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发下,首先让学生树立儿科学不是缩小版的“内科”的观点,儿童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解剖、生理、器官功能、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与成人差别越大,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麻醉学、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

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 教学重点为儿科常病、多发病,并尽可能介绍儿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教学内容与国家执业医

师考试范围尽量保持一致。

四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74学时, 其中理论54学时,见习20学时;理论与见习之比2.7:1。 五 教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卫平,8版,2013年。

Ⅱ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范围和临床特点,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特点及与临床疾病各方面的关系。

(三)各年龄分期:掌握小儿六个年龄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的分期,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发育特点,以及各年龄阶段疾病谱的特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的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各项体格发育指

标、小儿前囟发育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影响小儿生长的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计算方法,正常值及异常判断等)。 (三)掌握小儿前囟发育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三 教学内容

(一)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有其普遍规律,是一个连续、不平衡和个体差异的过程。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三)体格生长: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其异常的意义。

(四)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头颅骨发育,特别是前囟的发育规律、测量及临床意义;骨骼、脊柱、牙齿和腕骨的发育规律;其他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五)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运动、语言发育;了解感知和心理活动发育。 (六)体格生长评价:资料分析与表示方法;体格生长评价。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儿童保健原则;掌握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 教学内容

(一)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小儿预防接种:计划免疫与推荐免疫的各项内容、实施程序及方法、接种禁忌症。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与小儿腹泻一起讲授)

一 教学目的

结合小儿腹泻讲述小儿液体疗法,使学生对小儿液体疗法更易理解掌握。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体液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常用混合液体的配制及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

(三)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和治疗;掌握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着重掌握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 (四)熟悉小儿营养不良及肺炎补液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儿童常见体液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二)常用混合液体的配制及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儿营养不良及肺炎补液特点。

(四)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2学时,与小儿肠炎一起讲授)。 注:小儿液体疗法主要内容与小儿脱水补液关系密切,因此与脱水补液一起讲。

第五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悉小儿不同时期对各种营养物需要的特点,掌握不同小儿喂养的方式、方法,认

识各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并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小儿不同发生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的区别,熟悉七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以及缺乏时导致的疾病。

(二)掌握母乳和牛奶各种营养物质组成的区别。 (三)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如何矫正牛奶喂养的不足。 (四)熟悉蛋白-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五)掌握蛋白-热能营养不良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六)了解肥胖症的病因。

(七)了解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危害性。

(八)了解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及其与病理性肥胖症的鉴别诊断。 (九)了解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原则。 (十)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代谢及生理作用。 (十一)熟悉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

(十二)掌握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机制。 (十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营养基础:小儿5个方面的营养需要和七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婴儿喂养:人乳与牛奶各营养成份的区别和意义,以及母乳喂的优点;哺乳要点,断奶的准备,及三种喂方式;人工喂养时奶方的配制和奶量的计算。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各自的优缺点;各

年龄阶段辅食的添加目的、方法和步骤。 (三)蛋白-热能营养障碍

1 蛋白-热能营养不良:蛋白-热能营养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和各系统功能低下的表现;蛋白-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法。 2 小儿单纯性肥胖: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防治方法。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熟悉各种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认识各种

常见新生儿疾病,并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及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概述

1 掌握各种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儿)的定义。

2 熟悉足月儿、早产儿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及护理。 3 了解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二)新生儿窒息

1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2 熟悉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 3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 4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1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3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