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1:5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习导航] 1.结合豌豆的特点,概述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相关的基本操作。2.结合教材图文,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及验证。3.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并尝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遗传现象。

[重难点击] 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及验证。

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没有耳垂的小孩。难道这个小孩不是他们的吗?另一对夫妇,一个是A型血,一个是B型血,却生了一个O型血的小孩。难道这个小孩也不是他们的吗?或是有什么问题?但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一点都不奇怪,完全符合遗传规律。为什么呢?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就会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实验

1.实验材料——豌豆,其作为遗传材料的特点及优势

特点 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子代个体数量多

2.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紫花×白花

↓ F1 ? ↓? F2 ?

(1)F1的性状为紫花,称为显性性状。 (2)F2的两种表现型及比例

??表现型:紫花∶白花?

?比例: 3 ∶ 1?

优势 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统计结果可靠

(3)F2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小麦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合的高茎小麦甲和矮茎小麦乙,请分析: 1.该如何区分这对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 让纯合的高茎小麦甲和矮茎小麦乙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若已知高茎小麦是显性,让甲、乙杂交,获得的F1自交,F2共获得20株小麦,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答案 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3.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下面有四个杂交组合,哪些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

①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都是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分别为34株和14株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和白花

答案 性状分离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所以③④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知识整合 (1)常用符号的含义

符号 含义

(2)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样本数量太少时,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P 亲代 F1 子一代 F2 子二代 × 杂交 ? 自交 ♀ 母本 ♂ 父本

1.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大时,才

2

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2.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 A.选用的1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 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 C.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1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中,豌豆必须具有1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时亲本必须是纯种,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必须进行有性杂交,该过程中正反交实验都要做,才能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解释

(1)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3)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且彼此保持独立,互不混杂。 (4)杂种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5)杂种F1自交时,不同类型的两性生殖细胞之间结合的概率相等。

(6)F2中有3种遗传因子组合:AA∶Aa∶aa=1∶2∶1,F2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