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09: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梁颖仪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5期
摘 要: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频发,最为明显的表现为学生旷课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各大高校各出奇招以处理这一问题,当仍是治标不治本的。本文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现象,从学生自身以及外部两大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进行其应对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高校教学管理 一、学习倦怠概念分析 (一)学习倦怠的含义
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其中“倦怠”一词为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以这一词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
这一说法现引用于学生学习上,然而目前仍未有统一的概念。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较长时间来自学校课程等方面压力。同时国内还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主要区分在于其形成因素的不同。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1.具体表现
(1)学习心态的变化.与初中高中应试学习要求不同,大学更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学习需要主动性。产生学习倦怠,必然使得其自主学习的意愿降低,个人心态由“我要学习”转变为“要我学习”。换言之,出现这一现象,个人学习心态将大不如从前,伴随而来的是学习热情及目标的缺失。
(2)学习行为的变化。学习专注度降低。专注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在课堂上,睡觉、低头玩手机、甚至直接戴上耳机等无心向学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图书馆中,不难发现有部分的同学在进行“仪式性”的学习。即打开了课本,却无法坚持长时间的专注学习,只要过一会儿就必须打开手机娱乐一番。原本能在课堂上吸收完成的知识,却必须课下再花时间消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学习积极度降低。学生随个人心情选择是上课抑或逃课;平时对学业不甚关注,快期末时才开始匆匆忙忙地“抱佛脚”;对期末考试“要求不高,只求及格”。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在期末连“抱佛脚”都不愿意。 2.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1)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社会性无聊感。有相关研究调查数据表明:学习倦怠产生程度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与社会性无聊感呈正相关。学习倦怠越严重,学生自我存在感越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学习倦怠现象的出现,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想法。大学是一个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地方,学生在大学能够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沟通能力、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能力等,学习倦怠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专业知识,更是在大学锻炼其他能力的意愿,学生自身都充满了“负能量”,对身边事物和人常保持冷漠态度。
(3)对学生事业建设的影响。学业不甚关心甚至厌恶,使学业退步,严重的甚至导致退学。专业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就业。
(4)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倦怠的现象愈加普遍,长期以往造成就业质量下降。如果员工自身综合素质总是达不到公司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研究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学习状态,我们从本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进行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学习倦怠情况,且有多种原因导致该情况出现。 (一)内部(个人)因素
1.有研究表明,自身性格较易极端,容易产生焦虑的学生更易出现学习倦怠现象。布兰科·史利文以1868名(男生1086,女生782) 15-19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倦怠、自我意象及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5名学生存在較为严重的倦怠现象,男生比女生存在更为严重的情绪耗竭现象。自我意象水平越低、焦虑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研究者又以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耗蝎、乏人性化、缺乏成就感为因变量,焦虑、自我意象的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学习倦怠的哪个维度,焦虑水平都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变量。布兰科·史利文的这一研究虽以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一研究成果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具有相同意义。
2.学生自身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并没有摆正心态,对所学的课程都不感兴趣。认为所学课程实用性不大,因而不愿意在课程学习中多花精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意志不坚定。大学生课程排列较宽松,个别学生自身容易被影响的容易被这样的“负能量”吞噬,产生惰性心理,从而进化为对学业的消极,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另一种是与优秀同学作过分比较后产生的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拿自己与优秀学生过分比较,出现自卑情绪后没有做出正确的处理。消极自卑的情绪不断放大,长期的自我否定让大学生意志消沉,最后产生学习倦怠。
4.缺乏明确的目标。许多高校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没有定下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可行的目标,因而在束缚相对减少的大学生活里放纵自己、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不严格。 (二)外部因素
1.自身所学专业难度高、强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最终却只落得一个强差人意的结果。个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无法得到学习给予的成就感。这容易给学生形成巨大的学习与课业压力,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失去学习信心及动力,出现学习倦怠现象。
2.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然而出于父母、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压迫而不得不继续学习,长久以来,容易使其感觉身心俱疲,对学业产生消极想法。学者杨丽娴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学生自身对所学专业拥有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失去兴趣而学习,必然事倍功半,无心向学。
3.个别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死板。尤其是公共课这类在学生心中“可有可无、没有意义”的课程,若学生连讲师都一同产生厌恶心理,便更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逐渐形成不专心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4.校园欺凌导致其产生对学校的抗拒以及学习的厌恶。大学校园中的校园欺凌现象虽然与中学的相比较少,但这仍然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内部改善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学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抱有“不喜欢以后可以转专业”等不切实际的想法。“转专业”的做法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是一门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专业,学生不愿意投入精力,是无法将其学好的。
2.端正态度,认识到学生的本职工作为学习。学生应该迅速的转变并端正自身的思想,即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课业压力较小,其本职工作仍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