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2014-2015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16:24: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知识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1.(2014·海南高考·T20)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了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 ) 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 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 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了一枚绿壳蛋”。 (2)关键知识:生物的变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选D。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A项中,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属于鸟类的母性行为,故A项能提供有效信息。B项中,该绿壳蛋孵出小鸟的表现型受基因型影响,观察其形态特征可以提供有效信息。C项中,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能提供有效信息。D项中,用蛋白质不能进行亲子鉴定,因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故D项不能提供有效信息。

2.(2014·江苏高考·T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细菌个体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些抗药性强,有些抗药性弱,抗生素等对细菌个体的抗药性差异进行选择,留下的个体抗药性强。

选B。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和免疫。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突变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故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中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而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错误。

3.(2014·四川高考·T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杂交”“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自交”。

(2)关键知识: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选B。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A项中,秋水仙素不能促进着丝点分裂,而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错误;B项中,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开始时着丝点未分裂,可观察到36条染色体,后期快结束时,着丝点分裂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故正确;C项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故错误;D项中,戊的形成未经过地理隔离,但戊是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不是同一物种,因而是新物种,故D项错误。 4.(2014·山东高考·T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A1、A2、A3是等位基因,不需判断三者的显隐性关系。 (2)思维流程:由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A1Y和XA2XA3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 选D。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概率计算。由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A1Y和XA2XA3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XA1XA2(1/2)或XA1XA3(1/2),A项错误;则Ⅲ-1的基因型为XA1Y(1/2×1/2+1/2×1/2=1/2)或XY(1/2×1/2=1/4)或XY(1/2×1/2=1/4),B项错误;又由Ⅱ-4的基因型为XA2Y可知,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1/2×1/2+1/2×1/2=1/2)或XA2XA2(1/2×1/2=1/4)或XA2XA3(1/2×1/2=1/4),C项错误;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前提是Ⅲ-1的基因型为XA1Y(1/2),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1/2),此时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为1/2×1/2×1/2=1/8,D项正确。 5.(2014·北京高考·T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

A2

A3

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2)隐含信息:中毒性病毒与兔在自然选择中共同进化,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死亡,故A项正确;病毒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寄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B项正确;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C项错误;蚊子能传播兔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48”。

(2)思维流程:由该遗传病类型→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讨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选B。本题主要考查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A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