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3:33: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 思维基本规律 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这个S是P )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非p,但q)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或p,或q

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 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p←q 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有S不是P 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第二章 概念 一、填空: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___的思维形式。 2.____内涵__和__外延__是概念的两个最显著的逻辑特征。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__反变_关系。 4.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__全同__关系、_真包含于_关系、_真包含__关系和__交叉__关系;不相容关系亦称___全异_关系,包括__矛盾__关系和___反对__关系。 5.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__定义__、__划分__、__限制__和_概括__。 6.限制、概括、划分都必须在概念间的___从属__关系中进行。 7.定义的最常用方法是__属加种差法__。 8._二分法__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划分方法。 9.概念的___确定性___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单独概念) 2.《鲁迅全集》(单独概念) 3.比尔·盖茨(单独概念) 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普遍概念) 5.电脑(普遍概念) 6.那张纸(单独概念) 7.共产党(普遍概念) 8.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 9.国庆节(普遍概念) 10.中国人(普遍概念)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集合概念) 2.政府官员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非集合概念) 3.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集合概念)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非集合概念) 4.《祝福》是鲁迅的小说,(非集合概念)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无济于事(正概念) 2.败诉(正概念) 3.不料(正概念) 4.不作为(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由短语和词组成,按结构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d e b c a

1

2.他是一名教师,对文学很有兴趣,写了很多小说,是当地有名气的作家。 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b a e c d 3.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 a c d f e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a)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b) a b 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把\森林\限制为\树\。 (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②把\概念\限制为\概念的内涵。(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把\欧洲\限制为\法国\。 (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法国\是\欧洲\的一部分。) ④把\颜色\限制为\红色\。(正确,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属概念。\红色\是\颜色\的种概念。) ⑤把\犯罪\限制为\杀人罪\。(不正确,因为\犯罪\与\杀人罪\不具有从属关系,\杀人罪\是罪名,\犯罪\是行为。) 七、下列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等边三角形\概括为\等角三角形\。(不正确,因为\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是全同关系) ②把\广东省\概括为\中国\。(不正确,因为\广东省\与\中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具有从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③把\概念\概括为\思维形式\。(正确,因为\概念\与\思维形式\具有从属关系。) ④把\党员\概括为\干部\。(不正确,因为\党员\与\干部\是交叉关系。) ⑤把\天安门\概括为\单独概念\。(正确,因为\天安门\属于\单独概念\,具有从属关系。) 八、指出下列定义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思考和处理问题。(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③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④合同就是契约。(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 ②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违反\划分层次必须清楚\的规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③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④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祖父、祖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过宽\的逻辑错误。) ⑤这次歌手大奖赛获奖的歌手有专业的、业余的,还有不少军旅歌手。(违反\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四章 命题的概述 简单命题 一、填空题: 1.命题是具有__真假意义___的陈述性的语句。 2.命题的逻辑特征是___有所陈述,有真假之分__。 3.判断则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__思维形式___。

2

4.直言命题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___某种性质__的命题。

5.直言命题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命题中对主词、谓词外延数量的___断定情况___。 6.矛盾关系是一种_____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____的关系。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如果aRb,并且 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达命题。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表达命题。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5.请把窗户关上!(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6.人啊,人!(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7.祝您身体健康!(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8.这场拳击是甲胜还是乙胜?(间接表达命题。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昨天她穿上了红衣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1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表达命题。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和主谓词的周延情祝: 1.桂林是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单称肯定命题。主词\桂林\周延:谓词\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不周延。) 2.没有一个商人不想赚钱。(该命题实为 \所有的商人都是想赚钱的\,全称肯定命题(A)。主词\商人\周延,谓词\想赚钱的\不周延。)

3.占全市人口二分之一的产业工人都不是懒惰无能的人。(全称否定命题(E)主词\产业工人\和谓词\懒惰无能的人\都周延。)

4.有些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特称肯定命题(I)。主词\问题\和谓词\暂时得不到解决\都不周延。) 5.那个人不是老实人。(单称否定命题。主\人\和谓词\老实人\都周延。) 6.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外省。(特称肯定命题(I)。主词\同学\和谓词\来自外省\都不周延)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驳斥下列命题: 1.所有中国人都是不怕死的。(有的中国人不是不怕死的。(SOP)) 2.有的商品不是用于交换的。(所有的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SAP)) 3.所有景点都不是自然景点。(有的景点是自然景点。(SIP)) 4;有的党委书记不是党员。(所有的党委书记都是党员。(SAP)) 五、问答题:

甲说:根据对当关系,由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可以判定: ①\所有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 ②\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③\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乙说:你这话好没道理,明明\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是假的,\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是真的,你干嘛都说它们\可真可假\呢?

问:甲、乙两人谁的话有理,为什么? 答:甲的话有道理,乙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该题目要求运用同素材的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的关系,即对当关系来回答问题的。已知的命题为I、由它判定A、E、O的真假情况。据逻辑方阵,I与E是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由I 真,必能判定E假;I与A是差等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故由I真,只能判定 A可真可假;I与O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故由I真,也只能判定O可真可假。

乙由于没有掌握对当关系知识,单纯考虑具体命题的真假,而偏离了命题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当关系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逻辑值的真假),所以违反了逻辑,所讲的话没有道理。 六、从关系的对称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父母关心子女。(非对称关系) 2.地球大于月亮。(反对称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