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0:2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学本节课之前, 基本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把简单的折射光路图补充完整;对生活中的一些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等有一些感性认识;对物理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比较欠缺,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指导。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教学方法 ◆ 指引探究式教学 ◆ 课 时 ◆ 2课时 ◆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不同形状的透镜、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 ◆ 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二、新课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70、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73拓展一步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
◆ (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 和 。
(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 ,它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 ,例如 。
(4)一束平行光通过 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 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5)右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 ,F点与O点的距离叫透镜的 。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
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 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种透镜? 2.作出假设或猜想。
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 生甲:需要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 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 师:怎样进行实验?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启发、指导。 5.分析论证。 师生回到教室。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P70图4—37比较。同样测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P73图4—42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