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文最新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19: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重点梳理

目录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

理...................................................................................2 (二)中学课

程:...................................................................................................9 (三)中学教

学:...................................................................................................11 (四)中学生学习心

理:..........................................................................................15

(五)中学生发展心

理:..........................................................................................22

(六)中学生心理辅

导:.........................................................................................27 (七)中学德

育:..................................................................................................29 (八)班集体的发展阶

段:......................................................................................

32

1

1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 记载在《论 国内:

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

远也”),所 和孔子的思想并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

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

人。创立墨家学

礼勿听,非礼 性归于天赋,构成

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统一体。他把教

影响和教育 思而不学则殆”

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力所能至(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的自 “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丝,染之蓝则青,

(8)蔡元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其著作辑有《蔡元培全集》。蔡的主要教育思想为: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a”论实践并重的教育

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了著名的自由“深者求深学习观点。” 。 此类也”。

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10)陈鹤琴,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主要教育著作有:《儿童心理之育:即军国民教 “建国君民,教只有通过严 究》、《儿童心 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b.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国外:(不以时间先后顺序排

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的办学思想; (列) 1)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当中论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包含论国家管理教家教育子弟的 (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他在上海逐步整 c.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育、论学前教育、 “自动”、“自学”、“自助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守则。 的,每一个公民都属 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论普通教育、论高等教育。 儿童教育 精神,防止“注 卢梭爱弥儿现代教育的先

于城邦,所有人都应受同样地教育,著作《政治学》,另外还著《伦理学》。 ”和“工学互助”活动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漫话》 入式“勤工俭学河 ”的教学方法;d.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还支持

(3)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的萌芽 杜威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教育即生(9)陶行知,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陶提好儿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

(5)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活 表 “生活即教育”、

(“统一”或上帝的精(98)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代表著《人的教育》。在《人的教育》中,福禄贝尔把)昆体良著作有《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他认为教育者应当看到儿(6)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著《教育漫话》,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

看做万物的本质 童具有无限的潜在识都来自后天。主

1

和原因,而教育的实质和任务在于帮助人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神的本质,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

2 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

肯定人性本善,

要求顺应自然进行教育。他以辩证的眼光把人的教育描述为一个分阶段的、连续不断地和由不完善到完的发展过程。

(12)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教育过程》(1959)、《教学论》(1966)》、《(10)

再探》(1971)

(11)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主要教育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他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

等。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在科学革命和知识激增的条件下,必须按结构主义原理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掌(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

的、潜在的力量, 2.教育的涵义及构成知识的基本 育,最早提出班级

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要素 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强调得到的概念越基本,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面就越广;断言在结授课制。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程前提下,

括学校教育、家 求、依据受教育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任何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强调不仅要教出成绩良好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学(1)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教育者是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是其典型代表。

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

育手段) 。 智力上的发

教育过程中“教” 发展变化的活动。

展,为此就要抛弃传统的复现法,代之以有利于开发智力的发现法。

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3)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活动的设计者、组 灌输的思想和观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

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 3.教育的起源活动。 习者。(4 )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

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2)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承担学习的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发展性和客体的媒介物。 (1)生物起源论 独立性

成熟性、可塑性 教育手段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 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体性。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1869-1947)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把教

评价: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过程看作是按生 (3)劳动起源论 面。模仿作为一 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基本观点: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工具代表人物:马克思、恩

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目的、有意识的活

制造标志从猿到 格斯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产生的模仿行为, 动。

人的转变——人及人类社会的诞生;劳动标志着人类从自然到社会的演变;劳动使人和社会产生了教育的

判,根据恩格斯 4.教育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具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需要,并创造了教

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展脉络 为,因而,他的观 育的条件。

起源问题的正确结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点仍然是错误的。

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

特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