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09: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

一、教材分析

1、课本第1至6节将静电场一章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交代了,一轮复习资料一般来说将这一板块的内容分为两讲来展开复习——电场力的性质,电场能的性质,两讲各有侧重,在第2讲的教学里,也对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和整合。但由于这两讲涉及的概念模型太多、关系太复杂,而且还有五个典型电场的规律,如何有效的建立起《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并便于识记和应用,就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2、陈恩谱老师设计的“《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图”将这些多而杂的知识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使它们不再显得杂乱;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图,可以迅速的找到一个量求解的所有可能途径——比如电势差有三条线指向它,因此有三种求解电势差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重新阅读课本和前2讲的复习,对于静电场一章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都有较为熟悉而深刻的认识,对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基本的认知,但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还缺乏有效的识记方法,对一个量的求解的各种途径缺乏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导致面对具体的题目时,可能存在不知从何下手以及如何选择最简单的方法的问题。

2、这个知识网络图不可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填写,因为学生实际上较难明白这个网络图的意图;另一方面,也不宜直接将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发给学生,这样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而不利于纠错反馈和记忆唤醒,使得复习效果会打一定折扣。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以一定的引导,并辅之以例题——使学生有更加直观而深刻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起《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并借之熟记各个公式,并能够利用它熟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知识网络的建构,学会建立知识网络,并学会利用知识网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克服因《静电场》知识内容多而杂的感觉导致的

畏难情绪,建立起学好本章的信心;学会小组合作与积极主动思考。 四、重难点

《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的建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器材

导学案、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静电场》总体结构

理论基础—→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应用———→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器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第一讲:电场力的性质

电场→电场强度————→静电力(库仑定律)

电场线————→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2)第二讲:电场能的性质

等势面————→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

电场→ 电 势————→电 势 能

电势差————→静电力的功

(3)关系: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电场线与等势面等。 可见,这两讲涉及的8个概念、10种关系,还有5种典型电场,内容多而杂,记背任务重,关系清理难,答题思路选择乱;那么,有没有更简洁更直观的知识结构,从而便于高效识记和迅速找到答题途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3'

2、介绍《静电场》基础知识网络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静电场》理论基础知识网络图”,请参看“导学案”背面。

(1)三个板块:核心概念板块(场源电荷→电场→描述电场的基本概念)、

形象直观描述电场分布的板块(电场线、等势面)——这两块是背景;我们的研究对象——试探电荷放进这个背景中,就会受到电场力,进而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会对试探电荷做功,进而引起

其电势能的变化——这就是电荷q板块。

(2)图上每两个概念之间都有一个箭头或者线段,这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5'

3、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网络图

(1)任务安排:①先给5分钟时间,由每个同学按提示独立完成本知识网络图,②然后给2分钟时间小组内成员间交流讨论,③最后由各小组推举代表在黑板上来写出本小组的答案。

(2)填表提示:①在每条线上都填上相应的关系式或者关系的文字表述,②注意正负号和脚标。

(3)自主思考:根据本知识网络图,要计算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有几条途径?分析电势能的变化情况呢?

(4)板书“知识网络图”框架,并在巡逻中指定小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