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4:20: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 殇 屈原
【学习目标】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赏析楚辞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相关文化知识。
【阅读指津】 (一)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是我国把诗歌推向新阶段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过左徒,后楚怀王听信谗言,两次流放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屈原愤投汩罗江而死。 (二)关于《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吸取了楚地民歌的营养,突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调,句法长短参差,每句自四言、五言至八言、九言不等,句中或句末用“兮”作语助词。
《楚辞》是《诗经》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而丰富的源头之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远游》《卜居》《渔父》共25篇。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诗歌作品的总集名。 (三)写作背景
《国殇》是《九歌》(共11篇)中的一篇。“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加工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战国时七雄并峙,秦楚齐三强鼎立。三国都想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楚怀王、楚顷襄王统治时政治腐败,楚日益衰弱,秦楚多次战争,都是楚败,死伤数以万计。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因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
《九歌》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祭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因上述情况最后要祭悼人鬼的国殇。 (四)课文解读 解题:
殇:原指未成年而死,后泛指死难的人。“国殇”就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国殇》前十句是记叙和描写,记叙描写战争的场面,表现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后八句是称颂,称颂战士的英勇不屈,这是一种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中心主旨:
这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壮烈赞歌,表现了诗人屈原和楚国人民对死难战士的深沉怀念和热烈礼赞,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
1
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艺术手法
本诗语言刚健质朴。如“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等句既豪迈刚健又明白如话,是屈原向民歌学习的结果。
本诗“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以深挚炽烈的情感,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基础练习】
1.《国殇》选自《 ·九歌 》,“国殇”的意思是 。 屈原名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是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也是一部 ,它打破了《 》四言诗的格调,句法长短参差,多融进神话传说,具有浓厚的 色彩。
2.给下列字词注音 国殇( ) 被犀( )甲 车错毂( ) ... 旌( )蔽日 躐( )余行 左骖( ) 殪( ) .... 挚( )四马 援玉枹( ) 天时怼( ) 霾( ) ....
3.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 凌余阵兮躐余行 C.霾两轮兮絷四马 D.出不入兮往不反
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车错毂兮短兵接 错:交错 B. 天时怼兮威灵怒 怼:怨恨 .. C. 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戒 D. 诚既勇兮又以武 诚:实在 ..
5.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②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③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6.这首诗可分几个部分?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7.“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什么基调?
8.找出楚军将士在战场上宁死不屈英武形象的诗句?
2
9.指出最后两句与主题的关系?
10.对本诗风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悲壮激昂,正气凛然,风格刚健质朴。 B.这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刚健质朴,正气凛然,风格悲壮激昂。 C.这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爱国主义思想突出,有强烈的悲壮风格。 D.这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爱国主义思想突出,有低沉哀伤的风格。
11.下面对《国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作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B. 诗作运用了映衬、比照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表现出的大无畏 精神。
C. 语言上诗作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D. 诗作从另一方面也控诉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表现了作者 希望和平生活的理想。
【迁移拓展】 阅读《渔父》,完成文后题目。
渔父①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②与?何故至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③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④?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⑥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⑦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①渔父(fǔ):渔翁,本文中实际是一隐士。
②三闾大夫:官名,是楚国掌管屈、景、昭三姓王族事物的官。 ③淈(gǔ):将水搅混。 ④餔(bǔ):吃。歠(chu?):通“啜”,饮。醨(lí):薄酒。 ⑤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蒙受尘土的玷污。 ⑥枻(yì):桨。 ⑦濯(zhu?):洗涤。缨,系管帽的带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