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6:27: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河南工程学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学 制: 4年 所属系部: 外语系 制订日期: 2012年 4 月 15 日

河南工程学院教务处编制

1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日

河南工程学院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英语本科

学时数: 32 ;其中:讲课学时: 16 ;实验学时: 16 ;学分数: 2 ; 编写人: 靳爱心 ;审定人: 屈平 ;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第3学期开设,32学时,2学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及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提高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培养学生与英语本族人通过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浅easy、宽wide、精elite、新new、用useful”的教学思想。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外语的理解能力,在与英语本族人交流时准确深刻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同时,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训练语言基本功,提高英语应用水平。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

3.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等。 4. 对语言与跨文化研究的有关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5.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异同的比较,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

各章分配2-4个学时,通过对各章的讲授和演练,使学生达到掌握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的教学目的,并且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和演练等,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及相关术语、文化与交际、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文化与语言交际、文化与非语言交际、跨文化时空关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适应、掌握跨文化能力、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并加强专业口语和写作的能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等专业基础课程

2

后续课程:高级英语、英美文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教 学 环 节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 实 验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versity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 Cross-Cultural Perception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Cultural Conflict and Cultural Shock 总计(学时)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许力生主编.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8.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

2.参考书目

CHEN Shen, The Teaching of Cult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DAVIS L., Doing Culture,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NISBETT,R.E., 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The Free Press,2003.

SAMOVAR, Larry A.,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anfini. Communicating between Cultures. 2 1 2 2 2 1 1 1 1 1 1 1 1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1 2 2 1 1 1 1 2 1 16 设 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elmont, CA: Wadsworth. 3rd edition,1998.

SNOW D., Encounters with Westerner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蓓、郑文园,Cross-Cultural Awarenes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庄恩平,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__ Readings and Cases, 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2004.

3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建议采取平时测验、期末考试、课程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 2.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70%,课堂活动、作业及考勤占3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Unit 1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2 学时)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2)教学难点: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教学方法

讲授和演练相结合。 4.教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5.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象及重要意义。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6.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后习题、对该课程初步认识的思考。

(二)Unit Two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3 学时)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跨文化交际相关术语,跨文化交际的模式,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提高运用跨文化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跨文化交际相关术语。 (2)教学难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解决。 3.教学方法 讲授和演练相结合 4.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术语,跨文化交际的模式,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5.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对跨文化交际的模式有所了解,能够运用相关跨文化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6.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后习题。

4

(三)Unit Thre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4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文化的不同解读,了解文化与交际的关系,了解交际的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不同层面的文化,以及学者对文化的不同分类;文化对交际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文化对交际的影响。 3.教学方法 讲授和演练。 4.教学内容

文化和交际的含义,文化的功能,对文化的不同解读,交际的特点。 5.教学要求

掌握文化的定义,了解文化与交际的关系,了解交际的特点 6.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后习题。

(四)Unit Four Cultural Diversity( 3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西文化思想意识、传统观念的差异。 (2)教学难点: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教学方法 讲授和演练。 4.教学内容

文化价值,文化模式,社会的基本单位,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5.教学要求

了解相关术语,了解并掌握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6.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后习题。

(五)Unit F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 4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中西语言与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 3.教学方法 讲授与演练。 4.教学内容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误解,跨文化写作。 5.教学要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