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4:1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酒非常有利,可用生产世界闻名的“贵腐”酒。 4.1病状与为害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4.2病原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4.3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

导致葡萄灰霉病的灰葡萄孢,并不是葡萄上的专性寄生(或特有)的病菌,它的寄主非常广,包括番茄、黄瓜、辣椒、白菜、许多豆类植物、苹果、梨等多种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侵染叶片、果实、果柄等部位,引起灰霉病。灰葡萄孢还可在溃疡斑、衰老组织、死亡组织上腐生。

据资料记载,有些地区以秋季在枝条上形成的菌核越冬,有些地区以菌丝在树皮和休眠芽越冬。一般两种形式都存在,只不过是以哪种形式为主的问题。越冬后的菌核和菌丝,在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被风、雨传播和分散,作为春季的侵染源,据检测,成熟期葡萄园中的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数量大。

分生孢子在1-30℃都可以萌发(萌发的最适合温度是18℃),但要求有90%以上的湿度或有水分存在。如果有水分存在,叶片、枝条、果实上的花粉或分泌物会刺激和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在适宜温度(15-20℃)和满足水分要求(有水或90%以上湿度)条件下,侵入需要15个小时;如果温度比较低,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侵入。

萌发后的菌丝,可以通过比较感病的葡萄品种的表皮,直接侵入。电镜观测在果实上,没有功能的气孔周围形成很多小的沟壑或者裂缝,分生孢子萌发后的菌丝管,就是通过这些沟壑或裂缝进入葡萄,使葡萄得病。如果有伤口存在,例如虫害、白粉病、冰雹、鸟害等造成的伤口,会加速和促进葡萄灰霉病的侵染和发病。

花期的后期,气象条件合适时,病菌还可以通过柱头或花柱侵入子房。当然,这种侵入在当时不会造成任何症状,量果实成熟期会导致发病。 4.4关于发病规律的几点总结

第一, 降低湿度是减轻病害的非常有效措施;

第二, 尽可能不要在葡萄园套种能感染灰霉病的其它作物,不要在葡萄地周围种植这些作物。

第三, 防治灰霉病的重点之一是在花前花后到封穗之前,这时喷药可以喷到穗的内部,杀死残留在花梗花器上的病菌,特别是大穗或紧穗型的品种,封穗之前必须要有至少2次连续施用药剂;

第四, 尽可能避免果面的伤口,虫伤、鸟伤、病伤、生理性裂果,紧穗型品种后期的挤裂伤往往是灰霉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

第五, 套袋品种,套袋前对穗部的处理必须彻底,如果不把灰霉病病菌杀灭干净,套袋后袋子里的高湿度非常有利灰霉病的发生,发病后再处理,相当困难和费工。 4.5防治方法 4.5.1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对灰葡萄孢抗性不同,果穗的紧密度、果皮的厚度和解剖学特性、果皮上化学物质(花青素和酚类物)的多少,决定了葡萄不同品种抗灰葡萄孢的敏感程度。且研究表明,葡萄还产生植物毒素类物质(例如resveratrol和viniferins)这些物质的存在和浓度大小,与葡萄品种对灰葡萄孢抗性程度有直接关系,鲜食葡萄中的红地球、玫瑰香,酿酒葡萄中的塞美容等品种都是比较感灰霉病。 4.5.2栽培措施

栽培措施对防治葡萄灰霉病有效,避免疯长、避免郁闭和减少枝蔓上的枝条数量(增加通透性)、摘除果穗周围的叶片(增加通透性)、减少液态肥料喷淋,对防治灰霉病效果显著。 4.5.3药剂防治

田间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有:

保护性杀菌剂:1)78%科博WP 600倍液,杀菌谱广,兼顾其它病害;

2)50%福美双WP 600倍液,80%福美双WG 1000-1200倍液,注意幼果期的药害问题;3)50%异菌

- 15 -

脲WP 800-1000倍液或25%异菌脲 SC 500倍液。

内吸性杀菌剂:1)22.2%戴挫霉EC 1000-1200倍液或97%抑霉唑4000倍液,内吸性好,杀菌彻底,主要用于对穗部的处理;2)40%嘧霉胺800-1000倍液,对菌丝的侵入特别有效,防治成本低,对葡萄安全;3)50%乙霉威-多菌灵WP 600-800倍液,成本低,可以和嘧霉胺交替施用,无交互抗性4)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液,效果一般,用于综合防治,兼顾其它病害;5)50%腐霉利WP 1000倍液,成本较高,由于推广年限较早,抗性较重。

采收后储藏期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主要措施是低温(接近0℃)和二氧化硫气体熏蒸(保鲜片剂或用设备: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器)相结合。 4.5.4生物防治

据有关报道,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可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 4.5.5综合防治

对于抗性比较强的品种,一般主张以栽培防治为主;但对于抗灰霉病比较弱的品种,必须是栽培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或配合),还要利用其它措施进行配合

第一, 要搞好田间卫生,把病果粒、病果梗和穗轴、病枝条收集到一起,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如

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第二,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防治灰霉素病有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花序分离期;谢花的后

期至幼果形成开始;封穗前;开始成熟;果实采收前的20天左右。

具体到葡萄园,如何施用药剂,要根据葡萄园的具体情况(品种、气候、以前的防治措施和情况,用药历史等)而定。

在国外,已经研究出一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数据模型。根据灰霉病的田间动态(随气象条件、品种、栽培措施而变化,测定田地间菌势和孢子数量),计算出任何时期的风险,给出施用化学药剂的最合适时期。

第三, 合适和配套的栽培措施,此部分的原则已经在前面提到,具体措施属于栽培学内容。 4.5.6灰霉病发生后的救灾措施

药前花后有雨水或田间潮湿的葡萄园,花序分离期可以施用40%嘧霉胺10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再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是巨峰系品种,穗轴褐枯病较重,可换成花序分离期50%多菌灵-乙霉威6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这两次药没用好,花期出现烂花序情况。尽可能选择晴天的午后用药,以97%抑霉唑4000倍液+40%嘧霉胺1200倍液(或40%嘧霉胺1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效果比前面的药稍差)喷花序,80%落花后再加强灰霉病的防治。

套袋葡萄的花后到套袋前必须有针对灰霉病的措施,因为套袋后,果袋内湿度较大,只要有病原菌,就会导致灰霉病的发生,病害发生后,不易被发现,即使发现,处理也较困难。不易感病的品种如巨峰等,花后有一到两次灰霉病的药剂或套袋处理穗部时有较好的灰霉病药即可。较易感病品种,不但开花前要有措施防止花序染病,花后也要高度警惕灰霉病,套袋前最好用50%保倍3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97%抑霉唑4000倍液(根据病害压力酌情选用1-3种)蘸穗,不蘸穗且喷药又喷不到穗子内部的果园,最好是花后套袋前有1-2次或2-3次灰霉病的药全园施用,套袋前再按上面的药喷穗部。

套袋葡萄套袋后发生灰霉病:感病稍重的果穗,已没有挽救的价值,感病较轻的果穗,先剪除病粒,再用97%抑霉唑3000倍液+40%嘧霉胺1000倍液处理穗部,等穗部全干后,换新袋子套上。即使如此,也很难保证完全解决灰霉素病,因为此时穗部体积较大,药很难喷进穗子内部,再加上药液吸收后浓度降低,就更难彻底解决了。 5.葡萄酸腐病

葡萄酸腐病,近几年在我国已成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很多同志把酸腐病与炭疽病或白腐病相混淆,施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的药剂,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农药残留超标)。根据有关资料,并依据近五年的实际观测和试验,介绍一下葡萄酸腐病,供葡萄种植者参考,同时供各位同行商榷和指正。

- 16 -

在我国发生危害的历史调查:1999年,在山东烟台,王忠跃首次在国内见到酸腐病。当时,由于国内对酸腐病比较陌生,没有足够重视,但开始搜集资料。2000-2005年对葡萄酸腐病进行了调查,发现酸腐病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普遍发生,有些葡萄园损失非常大,能损失80%;2004年,有几个葡萄园全军覆没,我们对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情况亦进行了观测,发现品种间对酸腐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 5.1酸腐病的症状

酸腐病是后期病害,基本上是果实成熟期的病害。为害最早的时期,是在封穗期之后,酸腐病的证状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

1) 有烂果,即发现有腐烂的果粒;套袋葡萄,如果在果袋的下方一片深色湿润(习惯称为”尿袋”),

就表明该果穗上有酸腐病;

2) 有类似于粉红色的小蝇子(醋蝇,长4毫米左右)出现在烂果穗周围; 3) 有醋酸味;

4) 正在腐烂的果粒,在烂果内,可以见到灰白色的小蛆;

5) 果粒腐烂后,腐烂的汁液流出,会造成汁液经过的地方(果实、果梗、穗轴等)腐烂;果粒腐烂后

干枯,干枯的果粒只是果实的果皮和种子。

5.2酸腐病的危害

果实腐烂、降低产量;果实腐烂造成汁液流失,造成无病果粒的含糖量降低;鲜食葡萄受害到一定程度,即使是无病果粒,也不能食用;酿酒葡萄受酸腐病危害后,汁液外流会造成霉菌滋生,受害果粒腐烂后,只留下果皮和种子并干枯,使葡萄失去酿酒价值。 5.3酸腐病的发病条件

第一, 有伤口,机械伤(如冰雹,风,蜂,鸟等造成的伤口)或病害(如白粉病,裂果等)造成的伤口;

第二, 导致果穗周围和果穗内的高湿度(雨水、喷灌和浇灌等造成的湿度大的空气,叶片过密造成的高湿度等);

第三, 有醋蝇的存在;

第四, 树势弱会加重酸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5.4发病规律

酸腐病是真菌、细菌和醋蝇联合为害。严格讲,酸腐病不是真正的一次病害,应属于二次侵染病害。从国外有关资料上看,首先有伤口,从而成为真菌和细菌的存活和繁殖的初始因素,而后引诱醋蝇在伤口处产卵,醋蝇身体有有细菌存在,爬行、产卵的过程中传播细菌。醋蝇卵孵化、幼虫取食同时造成腐烂,之后醋蝇指数性增长,引起病害的流行。

引起酸腐病的真菌是酵母菌。空气中酵母菌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存在被看作对环境非常有益,起重要作用。所以,发生酸腐病的病原之一的酵母菌的来源不是问题。

引起酸腐病的另一病原菌是醋酸菌。酵母把糖转化为乙醇,醋酸细菌把乙醇氧化为乙酸;乙酸的气味引诱醋蝇,醋蝇、蛆在取食过程中接触细菌,在醋蝇和蛆的体内和体外都有细菌存在,从而成为传播病原细菌的罪魁祸首。

醋蝇是酸腐病的传病介体。传播途径包括:外部(表皮)传播,即爬行、产卵过程中传播病菌;内部传播,病菌经过肠道后照样能成活,使醋蝇具有很强的传播病害的能力。

醋蝇属于果蝇属昆虫,据报道,世界上有1000种本蝇,其中法国有30种,是酯腐病的传病介体,一头雌蝇1天产20粒卵(每头可以产卵400至900粒卵);一粒卵在小时内就能孵化;蛆3天可以变成新一代成虫,由于繁殖速度快,醋蝇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能力非常强,一般1种农药连续施用1-2个月就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在我国,作为酸腐病介体醋蝇的种类及它们的生活史还不明确。

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比较大,说明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巨峰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里扎马特、酿酒葡萄(如赤霞株),无核白(新疆),白牛奶(张家口的怀来,涿鹿,宣化)等发生比较严重,红地球、龙眼、粉红亚都蜜等较抗病。不客品种如何,危害严重的果园,损失在30%-80%,甚至全军覆没。

- 17 -

品种的混合栽植,尤其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能增加酸腐病的发生。据作者观测和分析:酸腐病是成熟期病害,早熟品种的成熟和发病,为晚熟品种增加醋蝇基数和提高两种病原菌的菌势,从而导致晚熟品种酸腐病的大发生。

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导致的果实腐烂,也是酸腐病大发生的重要诱因。前期把这些病害防治好,可以减轻或避免酸腐病发生。 5.5酸腐病的防治

防治原则,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

药剂的筛选原则:1)同时能防治真菌、细菌;2)能与杀虫剂混合施用;3)因为酸腐病是后期病害,必须选择能保证食品安全的药剂。 5.5.1防治措施和方法 5.5.1.1栽培措施

尽量避免在同一果园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增加果园的通透性(合理密植、合理叶幕系数等);葡萄的成熟期不能(或尽量避免)灌溉;合理施用或不要施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果皮伤害和裂果;避免果穗过紧(施用果穗拉长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尤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等。 5.5.1.2化学防治措施

早期防治白粉病等病害,减少病害伤口,幼果期施用安全性好的农药,避免果皮过紧或果皮伤害等,这些防治措施对酸腐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成熟期的防治药剂防治是防治酸腐病的最为重要途径。根据法国的资料和我们近3年农药筛选,施用80%必备和杀虫剂配合施用杀虫剂,是目前酸腐病的化学防治的唯一办法。自封穗期开始施用3次必备,10-15天1次,80%必备施用800倍液,杀虫剂应选择低毒、低残留、分解快的杀虫剂,这种杀虫剂要能与必备混合施用,并且1种杀虫剂只能施用1次。可以施用的杀虫剂有10%歼灭乳油(3000倍液)、40%辛硫磷(1000倍液)、80%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等。

发现酸腐病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剪除病果粒,用80%必备600倍液(为减轻药斑可以用800倍液)+10%歼灭3000倍液+50%灭蝇胺水可溶性粉剂2500倍液涮病果穗。对于套袋葡萄,处理果穗后套新袋,而后,整体果园立即喷1次触杀性杀虫剂。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1984年编写出版《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一书中就介绍了酸腐病(sour rot),被划分到次生或二次侵染病害,属于果穗腐烂病害(bunch rot )。法国有关资料称酸腐病(acid rot ),近十几年在法国已成为重要病虫害之一,如果防治不利,可造成30%-80%的损失,在我国葡萄酸腐病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希望葡萄界的同仁和广大葡萄种植者高度重视葡萄酸腐病。 6.葡萄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在多雨年份和管理粗放的果园,特别是在果实采收后忽视病害控制的果园,容易引起病害的大发生,造成早期大量落叶,树势削弱,影响葡萄芽的分化和第2年的产量,该病分布范围广,巴西、阿根廷、印度、日本、朝鲜、巴基斯坦、苏丹、南非、新西兰、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发生和危害。 6.1症状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6.2病原物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6.3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作为来年的初侵染源,至第2年初夏长出新的分生孢子子梗,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引起初侵染。分生孢子发芽后叶背气孔侵入,通常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后,于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造成陆续发病。直至秋末,病菌又在落叶病组织内越冬。此病一般六月份开始发生,7-9月为发病盛期。

- 18 -

6.4发病因素

高温多雨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夏秋多雨地区或年份发病重;管理粗放,田间小气候潮湿,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就重,果园地势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易发病;挂果负荷过大发病重。 6.5防治褐斑病的关键措施

第一, 清理田间落叶

第二, 封穗期前后的措施。封穗期前后,是防治褐斑病的关键时期,如果防治得当,会对阻止褐斑病危害起关键作用。因为褐斑病主要危害老叶,这时有足够的老叶,防治不当会造成大量的病菌积累,成为后期大爆发的条件和基础。这一时期,也是很多病害的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期,要综合考虑其它病害的防治,采取2-3次三唑类的治疗与保护剂混配后施用。

第三, 果实采收后的防治。葡萄生长的后期和采收后,有大量的老叶,如果遇到雨水充足,就会造成流行、危害严重。所以采收后必须施用药剂防治。一般施用80%必备800倍液、30%王铜800倍液,波尔多液等铜制剂。

第四, 注意喷药位置。由于病害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向上蔓延,因此喷药要着重喷基部叶片;由于病菌是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故喷药时要重点喷叶背面。 6.5防治方法 6.5.1农业防治

秋后彻底清扫果园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菌源。

加强葡萄的栽培管理。注意果园排水并适当增施肥料,促使树势生长健壮,以提高抗病力。 6.5.2防治葡萄褐斑病的保护剂:

1) 80%必备,施用600-800倍液,铜制剂,触杀性,可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或发病后和治疗剂配合施用,

封穗前后、雨季都可以施用。

2) 78%科博,目前较好的保护性杀菌剂。施用600-900倍液。在病害的关键期,如雨季,施用2-3次,

间隔10天左右1次。

3) 42%喷富露,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安全性好,花前花后小幼果期均可施用,耐雨性极好,特别适宜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者暴雨前施用。一般用600-800倍液。

4) 80%喷克,800倍液,开药前、开花后施用。需要混合施用时,施用喷克优势明显。

5) 50%保倍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是目前最优秀的杀菌剂之一,杀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的真菌

有效,而且保护时间特长,大约1个月左右,安全性好,封穗前后施用1-2次,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好。

6) 30%王铜,800-1000倍液,发芽前后到花序分离可以施用,成本低,药斑非常轻。

7) 波尔多液,最普遍的杀菌剂。施用1:0.5-1:200-240倍液。套袋葡萄套袋后,大幼果期、葡萄采收后

等可以施用。雨季8天1次,干旱时15-20天1次。

6.5.3防治葡萄褐斑病的治疗剂:

1) 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花后到封穗前后结合其它病害的防治,与保护剂配

合施用1-2次,降低前期菌源基数,发病后,可以与其它三唑类治疗剂配合或交替施用。作为救灾措施。

2) 12.5%氟环唑悬浮剂,3000-5000倍液,封穗前后可以施用高倍液数做褐斑病的预防措施,发病后施

用2500倍液与其它三唑类配合或交替施用,效果好。

3) 80%戊唑醇:6000-10000倍液,有轻微的抑制生长作用,早期预防只能用高倍液数(低浓度)。用

于褐斑病救灾时,可以施用6000倍液。

4)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有轻微的抑制生长作用,小幼果期最好不用,套袋

前施用不能低于3000倍液,结果后期施用时,对果粉有不利影响。

5)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发病较严重时作为褐斑病的救灾措施,但成本较高。 6.5.4葡萄发生褐斑病后的救灾措施:发生褐斑病后,马上施用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 40%氟硅唑8000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