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生活中的哲学智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3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哲学智慧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一方面,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愈来愈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古代哲学关注的是客体、对象世界,近代哲学以人的认识为对象,现代哲学讨论的是科学的发展和人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越来越生活化、哲学的地位越来越“平民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

新课程理念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立足于生活实践,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而哲学理论教学对于涉世不多的高二学生来说,如果脱离了生活,就理论讲理论,必然会走向死胡同。为此,我在进行《生活与哲学》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时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不断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尤其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着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故事中的哲理,给高中哲学常识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启迪。下面我介绍几个蕴含深刻哲理的生活小故事。

老外学汉语

洋人常说,学汉语比登月还难。此话关非夸张,因为汉语语法与外语语法相去甚远,这就使得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洋人学汉语的趣事就时有发生。

有些初到中国的“老外”,对“方便”一词常弄出不少笑话来。

汉语俗语中,说上厕所为“方便”,或者说“去方便一下”,于是,有的老外就把“方便”仅仅理解为“进洗手间”去大便或小便。这么一来,他们在街上见到“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招幌时,便认为是为顾客“登厕”、“解手”排忧解难的服务“广告”。

既然老外把“方便”一词理解为“钻到厕所里去了”,自然不敢到名为“方便旅社”的客栈去投宿;不敢进名为“方便酒家”的饭店去用餐。来到副食商店,见到标有“方便面”出售,必然想到这种食品一定“选料奇特”,绝对不可能是“味道好极了”的。

更有趣的是在广播或电视中,邀请外宾来访,还要说“在您方便的时候”前来访问,洋人们真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让贵宾在“上厕所地时候”来访呢?

启示: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予盾的特殊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许多汉语词语具有多种含义,用在不同地方,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意思。初学汉语的“老外”由于没有“摸清”这一特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就将这“其一”到处生搬硬套,酿成笑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1

驴之死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介绍:有一种生活在非洲的蝙蝠,专爱吸驴的血,当这种蝙蝠飞落到驴身上时,起初驴会本能地抖动身体或用尾巴驱赶,但当蝙蝠用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驴,驴立即产生一种麻丝丝痒乎乎的快感,再也不用趋赶它了。于是,蝙蝠开始吸驴的血,一只蝙蝠吸饱飞走后,又会飞来另一只蝙蝠,继续吸,驴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干血死去。

启示: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个字诠释上述故事,真是恰如其分。“驴被小小的蝙蝠吸干血死去”究其原因,尽管有多种解释,但有一点相同的,这就是缺少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凡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反之,如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必然会走“驴”的老路。

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自己始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异想天开”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 出声,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

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盘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启示: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此事例说明,家长看到的是几条鱼,而孩子看到的是整个池塘的鱼。成人随岁月的增长思维受到了束缚,丧失了思维的创造性,而孩子则不然,少了许多束缚。21世纪的学生应该“异想天开”, 发挥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反思】

黑格尔说:“熟知并非真知。”而哲学的教学恰恰在于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真理,然后用真理来指导生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最为熟知的无疑是他们无时无刻不置身其中的现实生活。然而,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相,人们却往往“日用而不自知”。因而,我们的教学从生活出发,再回归于生活。这,就完成了《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任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