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流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0:5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流程

142号 (5月18日)

第一条 为规范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准确清分非信贷资产,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依据监管部门要求和本行的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流程。

第二条 对非信贷资产风险进行分类,应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信贷资产的形态、对象、权属、账龄等因素,相应采用风险分类法、账面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专家判定法等分类方法,将非信贷资产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风险等级。

(一)风险分类法。根据资产账龄、交易对手履行合同和偿债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同业债权、投资类资产、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

(二)账面价值法。根据资产的特性、合同及账面的价值,能直接确认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将资产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和损失程度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历年亏损挂账等。

(三)可变现净值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是指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相关处置税费后的金额。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可(已)变现净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 主要适用于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四)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根据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估算投资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 主要适用于投资类资产等。

(五)专家判定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专家组综合判研确定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资产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使用上述分类方法确认损失的资产。专家组由总行资产分类委员会成员组成,或由总行聘请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

第三条 非信贷资风险分类的流程为: 收集资料→初分→初审→复审→认定 第四条 收集资料

非信贷资产管理单位(含总行相关部门、支行、营业部)应收集分管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包括背景资料和附件材料。

(一)背景资料。主要包括: 非信贷资产的形成过程及现状;

非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履约意愿等,对资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非信贷资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往资产处置、变现损失

率等;

非信贷资产有关操作管理情况。

(二)附件材料。指该项资产所涉及有关资料的复印件,主要包括:

主要法律文书;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司法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本行已有的调查分析报告;原认定的风险分类资料,包括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风险分类领导机构审议记录、批复文件等。

特殊原因造成权属资料不全、交易对手信息不全等风险分类依据信息资料不完整时,必须书面说明形成经过和原因,经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作为风险分类依据备查。

(三)初分。

1.核对会计核算科目。初分人员对会计核算科目的核对要做到准确无误,即各类非信贷资产的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务均要相符。

2.资料整理与分析。初分人员按风险分类要求,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依据分类标准进行初步分析,做好分类准备工作。

3.提出初分意见。初分人员根据初步分析,提出初分理由和初步分类意见,并按要求制作《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见附件)

(四)初审。

1.集体初审。初分人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及其他资料呈交本部门(支行、营业部)集体审议。重点是审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