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08: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一)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 (二)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三)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二)教养态度的影响1.过分的溺爱 2.过严的教育 3.过高的要求 4.态度的不一致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交往技能的指导: (一)教会儿童使用礼貌语言 (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培养儿童热情大方、宽厚待人的品质 (四)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 (五)创设与同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 (六)引导儿童尝试换位思考。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 (二)有助于同伴之间的相互社会化 (三)成为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四)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受欢迎性(二)被拒绝性(三)被忽视性(四)一般性。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分享、合作、自信、移情。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

(一)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 (二)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

(四)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第 1 页 共 12 页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智力发展正常

(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四)行为统一协调 (五)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 (二)自然社会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婴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

(一)婴儿的心理特点 在婴儿的心理活动中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是感觉和知觉。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婴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依恋的主要对象是母亲。如果剥夺了婴儿与母亲的交往,会给婴儿的心理发展造成的重大伤害,具体表现为:

1.婴儿失去了爱和被爱的权利。 2.失去了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

3.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刻板环境。 (二)婴儿的心理健康维护

1.要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2.充分满足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需求。 3.有意识地训练和发展婴儿的动作。 4.注重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生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

一. 新生儿身心特点:

(1)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新生儿主要依靠多种本能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周围环境:如觅食、吮吸、吞咽、呕吐、打喷嚏、眨眼等。

(2)新生儿能够有效地对人的说话声和铃声作出区别,这可以看成是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良好发展的证据。(3)新生儿的味觉、嗅觉和肤觉,都已有了显著发展。

(4)新生儿似乎从出生后的最初几天起,就已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他们对于与成人交往,也怀有强烈的渴求。所有这些研究发现,都向我们展示了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能动精神。

第 2 页 共 12 页

(5)然而,新生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他们面对陌生环境的冲击,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心灵上,都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除了这种不安全的感觉外,新生儿对最初环境的适应,也存在着很大困难。他们渴望乳汁的滋润和母亲的爱抚,以便满足生理的需要和情感的需求。他们希望周围的环境舒适宜人,最好能像胎儿期那样。如果新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得不到适当的满足,他们的身体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心灵或情感上就会留下一丝阴影或创伤,以至于对未来的发展形成障碍。

新生儿的心理健康维护:认识到新生儿生命的脆弱,心理上适应的困难之后,一方面要全力、细致地护理新生儿的生命活动,帮助他们闯过夭折关,为后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心理需求随着生命的诞生而产生,满足新生儿的心理需求,对新生儿身心的键康成长必不可少。

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言语真正形成2.思维能力出现 3.自我意识萌芽 (二)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

a.珍惜儿童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分配给儿童一些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事情,既可以避免给成人忙中添乱,又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促进了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b.必须注意安全,成人要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东西和环境,保护好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c.当儿童和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硬顶,可以利用儿童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找出孩子能够接受的理由或别的事情把孩子吸引开,先暂时解决问题,适当的时机再进行说理教育,逐渐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念,培养儿童心理的自控力和调节能力。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

1、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

2、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 3、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

4、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第 3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