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15:3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李晨 王海东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经济环境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风险,稳健的会计原则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会计实务领域,需要更加完善的准则约束。正确的运用好相关准则,运用好谨慎性原则,可以防止企业在相关会计内容的处理上保证准确性,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客观的会计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确保企业的经营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从而保护好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会计实务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谨慎性原则是在会计报告确认的时候,保持的一种谨慎态度,是在处理收入和费用时坚持的基本原则。会计准则上要求企业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将资产和收益进行多计,还不得少计负债。其主要的核心内容是在处理经济业务的同时能够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尽可能的不虚增利润,不夸大资产。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实务中财务分析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能够使得财务操作更加的严谨。实践中在评估短期偿还债务的核算上,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谨慎性原则,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分析,特别是正确的运营核算,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的生产运营,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评估上,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谨慎性原则。又如固定资产采用的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该折旧的方法能够实现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耐用的年限内得到有效的补偿,该种方法能够实现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计提折旧。这样的折旧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得在固定资产的初期获得较高的利润,另一个方面当固定资产趋于老化或者报废时,固定资产折旧的损耗就能够全部的收回,这种方法真正的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的制定上,能够充分的把控好尺度,使得谨慎性原则能够将其达到均衡,严格遵循配比的原则,充分的把控好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严格遵循会计的基本原则,使得会计核算得到正确的执行,把握正确的核算方向。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谨慎性原则在控制力度上有待提高,存在执行力缺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实务中针对谨慎性原则的控制力度不够,应该坚持保持一定适当的度,过度的谨慎或者谨慎不足都是不良现象,但是从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实务的现状来看,往往存在谨慎过度或者不足的弊端,例如在企业的承包经营管理中,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经常在短时间内实施掠夺式的生产,同时谨慎性原则就成了逃税漏税的武器,这是该原则自身的弊端,但是在实践中要防止过度的情况,很多会计操作往往应用的面不广,执行的力度不够,谨慎性的作用难以体现,应该将其保持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没有将其控制在应有的范围内,这是弊端所在。 2.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运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制定实施标准或规范,没有规避其真正的局限性。谨慎性原则在实践中会受到资产或者利益的制约,因其相关会计方针政策存在选择范围较广的特点,因此在实践的操作中谨慎性应用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对成本的计算上往往采取先进先出法,或者采取加权平均的原则,这些方法的采取会存在当期的评估与实践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的出现就会影响到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如对固定资产的计算一般就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评估,该种方法会影响到利润的估计,使其与实际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方法的选择完全是依赖企业自己的决定,难免会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计算偏差。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到企业相关准则的制定,在制定标准的相关基础数据上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响到谨慎性原则的效应。

3.谨慎性原则在实践中存在不均衡性

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中存在不均衡性的问题,例如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中有些条款项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的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比例上,不按照减值准备的比例进行操作,没有真正的细化核算数据,以至于很多操作往往偏离实际,导致很多信息使用者很难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投资决策。又如在差错更正上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动,导致其不具有真正的实践操作性,就会存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的不均衡性。

谨慎性在绩效考核上存在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的弊端。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上都是以利润为前提,围绕利益的主体进行考核,但是往往结果是虽然达到了利润的标准,却失去了其本身的合理性,例如实践中针对一些不计提准备的会计核算上,有些企业进行部分计提准备,没有遵循真正的谨慎性原则,往往在实践中会出现严重的主观性,谨慎性难以真正的体现。因此,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做出主观的臆断,往往根据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判断,导致会计核算上干扰相关内容的预计,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使得谨慎性原则难以在实践的运用中真正的体现,难以达到有效的均衡。

4.谨慎性原则在实践的运用上谨慎尺度难以掌控

在实践中往往会对客观性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不能够真正的把握好谨慎性度的尺度。比如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经常会受到人为的因素较多,主观随意性较强,准则中一般情况下很多没有针对性的标准,标准上难以准确把握,就会给管理和核算遗留更多的主观操作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管理和核算上就会有自主操作空间,随意性较大的话就会难以真实和客观的反映企业真实的、实际的财务状况。会计法规上例如针对坏账处理应该逐步实现会计和税法的统一。经营活动中如果不谨慎就会间接的增加内部会计核算的漏洞,例如现金流出量上,谨慎性原则会受到限制,在一定的法制条款的约束下,企业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和核算方法,对于企业来讲效果会不同,因此在实践中谨慎性原则难以把控好谨慎的尺度,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准确性。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1.在实务操作中,谨慎性原则需要把控好度的尺寸

实践中要用谨慎性原则的度来进行衡量,将谨慎性严格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以及“极小可能”四个层次。在相关性、真实性及可靠性原则的基础前提下,要将实践中的不确定性有效的以上述内容进行融合,将其在不同的层次,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以及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此外,为了保证审慎原则的正确,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制,把控好度的尺寸有利于限制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减少可能存在的主观臆断。

2.将谨慎性原则贯穿于具体标准或规范中,规避其局限性

制度上很多有许多不详尽的地方,谨慎性原则能够对制度上的弊端进行改进,例如特别是对减值准备,其变现的价值是很难确定的,所以谨慎性原则就是保障。因此,制度在执行上和实践操作中,要不断的运用好谨慎性原则,将其规范的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制度的实行和实践控制上进行规避风险,例如在计提准备金上,应该具体进行谨慎性的实践操作,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指导会计核算的正确方向,从而保证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要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内容下进行准则的深度扩展,不仅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及可操作性,还能够在制度上进行改良,逐渐帮助企业转变观念,将其顺利的实施谨慎性的会计核算理念。

另外,在企业内部要将谨慎性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当实践的成果出现良好的反响后,以及具备可行性的成熟条件后,要不断的进行扩展,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内部和谐公正的良好氛围,还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方向和目标的决策。当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该将谨慎性原则设定一定的前提与条件,限制一定的约束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限定在一定的使用范围内与使用程度内,能够严格杜绝一些滥用现象的发生。在企业实际的操作中,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谨慎性原则,其同样影响着各个方面的利益。当然,谨慎过度会直接影响到收入和相关利得,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税收,还会减少收益,所以,只有不断的强化监督管理,和内部的谨慎性尺度的把控,才能在管理上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内部的管理和完善。 3.谨慎性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制度中的不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