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2:4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作者:何伟强

来源:《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第05期

【摘 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抓好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从“导入,创设美”“朗读,感受美”“探究,品析美”“拓展,创造美”等四个方面论述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导入,创设美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本身具有美的因素。老师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美的意境,将课文中的美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并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充满激情地用描绘性的语言导入:“现在是寒冬季节。一提到冬天,同学们就会想到冰清玉洁、白雪皑皑的图画,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可是在祖国的北方,却有一个地方,冬天温暖如春,并给人一种含情脉脉的感觉。下面就跟老舍先生到济南城去看一看,它的冬天到底如何?”这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百花竞放、绚丽多彩的春景图,让学生欣赏一幅幅春景图并用语言描绘画中的景。学生七嘴八舌地描绘一番之后,教师再让他们思考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些图画的。此时,好奇心促使学生跟着教师走进课文。当然有的课文还可以用音乐、诗歌等方法来导入,同样可以创设美,引领学生尽快走进文本。 二、朗读,感受美

语言学家早就提出汉字和汉语与朗读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抑扬的特点,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力、音韵之美。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交错重叠等组合形式,非朗读不足以表达音韵之美。汉语讲究节奏与对称及声韵调和的组配。由此产生特有的韵律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其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魅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了“美读法”,就是通过声音节奏之美的感受,深入文章深层意蕴的情感实现与作者心灵相通;通过吟咏法使学生感受朗读的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朗读,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如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男女分读等。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以及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教学《老王》一课,让学生反复朗读之后,学生便能感受到老王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多舛,以及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心,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再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学生尽情朗读之后,不用教师解释字面意思,学生便能描绘出黄昏时游子的苦旅画面,深刻理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的悲苦情思,感受到作者表现的是一种凄凉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然朗读感受课文的美,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他们掌握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要领,这样才能在吟诵中达到“目视其形,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身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三、探究,品析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一篇篇课文所要表现的景物特点、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作者所描绘的景或所叙述的事或所表现的人来唤起学生的美感,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景美、人美、物美。如教学《驿路梨花》一课,让学生探究谁是茅屋的主人,进而体会到茅屋主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教学《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散文,就可让学生讨论与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的以及文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就可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读着这些文章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四、拓展,创造美

人的本质力量在创造。创设美、感受美、品析美的目的在于发现美、创造美。人人是創造之人,处处有创造之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一个个艺术的同时,进行课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用慧眼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善待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生活中的美。如教学《老王》一课,学生感受到老王穷苦、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之后,笔者做了这样的拓展:生活中有像老王这样“苦”的人吗?学生回答有很多。有的学生说:“街上弓着背,步履蹒跚在捡着破烂的老人。”有的学生说:“拉三轮车的瘦骨嶙峋的老人在吃力地拉着三轮车。”有的学生说:“用脚当手走路的乞丐,行乞在街头巷尾。”有的学生说……趁此,笔者又提问学生:“对于这些‘苦’的人,我们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以善良对待他们,关注他们的命运,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处境。”笔者感觉这节课已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再如教学《信客》一课,学生理解信客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善良厚道、诚信无私的人品之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信客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诚信无私的人,并叙说他们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抗洪英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面对涛涛的洪水,不顾个人的安危,解救群众,筑起生命的大堤。”有的学生说:“教师为了传授知识给学生,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昼夜不停地工作,甚至有时带病坚持工作……”学生发现了生活之美,就可让他们去创造生活中的美,作文便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渠道。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一次次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将受到一次次触动,待这些触动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学生的文章必然充满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可以说,学生在创造一篇篇美文的同时,其实是在创造出一个个美的自我,在塑造一个个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