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4单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1:4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时期 特点 结果 场所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形成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连线) 时期 图像 主要特点

Ⅰ.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并移向两极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的生殖细胞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性生殖器官 ①减 Ⅰ 中期 a.

②减 Ⅰ 后期 b.

③减 Ⅰ 前期 c.

Ⅲ.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 染色单体分离并

移向两极 Ⅴ.染色体散乱分布

于细胞中

④减 Ⅱ 后期 d.

⑤减 Ⅱ 前期 e.

⑥减 Ⅱ 中期 f.【提示】 ①bⅠ ②cⅡ ③aⅢ ④fⅣ ⑤dⅤ ⑥eⅥ

Ⅵ.着丝点排列在赤 道板上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细胞质分裂方式 是否变形 结果 精子形成过程 均等分裂 变形 一个精原细胞↓ 卵细胞形成过程 不均等分裂 不变形 一个卵原细胞

4个精子 ↓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②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判断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叙述的正误。

(1)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提示】 卵细胞中染色体不成对。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

(4)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5)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提示】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2.根据下面图示确定同源染色体,并说出判断依据。

【提示】 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判断依据是: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性染色体除外);③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配对。

1.填表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 项目 间期是否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复制 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不复制 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

着丝点变化 染色体数目变化 DNA数目变化 不分裂 2N→N(减半) 2N→4N→2N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分裂 N→2N→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无(0)→有(4N)→有(2N) 有(N对) 有(2N)→无(0) 无 2.探究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染色体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即着丝点分裂时。(间期时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

(2)DNA加倍:只在间期DNA复制后加倍。

(3)染色体和DNA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均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NA减半,而染色体数目与开始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数目的比例关系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后、末期

视角 1 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

1.(2017·保定模拟)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有关过程的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伴随着着丝点分离 B.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前 D.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减半前

A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不伴随着着丝点分离,A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所以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B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所以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前,C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减半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