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1 2:41: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65.32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
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题目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简化后如下图所示。
满载时,前部受重力FA作用,后部受到重力FB作用,乘客区均布载荷为q(含部分车身重),梁为变截面梁。计算过程重忽略圆角的影响,并把梁抽象为等厚度闭口薄壁矩形截面的阶梯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许用应力[σ]及有关数据由下面数表给出。 1.1 0.08 1.6 0.11 3.1 0.07 1.6 2.1 t /m 0.005 0.1 0.06 0.12 E/GPa 210 [σ]/MPa FA/N 160 2680 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fmax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5.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 三,设计计算过程
以下计算q=15200, FA=2680N, FB=4250N.
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解:由题得,此连续梁为三次静不定结构,但由于水平方向外力为0,所以此机构可认为是二次静不定结构。这样此结构梁就满足多跨梁及三弯矩方程的条件。为简便计算将支座进行编号。
支座
编号从左向右依次为0,1,2,3。以中间的两个支座的约束反力矩为多余约束,取静定基的每个跨度皆为简支梁。这些简支梁在原来的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为便于计算,令
L0?l,,l2L?,l3L?3,l4?L l。1L1?2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由此可得,
w1=×qL1×L21=qL13
w2=×
2
qL2×L2=
qL23
w3=×qL3×L23=qL33 由上图可知,各个部分形心位置 a1=L1/2,a2=b2=L2/2,b3=L3/2. 梁在左端和右端分别有外伸部分,
M0=FA×L0=2680×1.1KN·m=-2948KN·m M3= -FB×L4=-4250×2.1KN·m=-8925KN·m 根据三弯矩方程:
Mn-1Ln+2Mn(Ln+Ln+1)+Mn+1Ln+1=-6(wnan/Ln+wn+1bn+1/Ln+1) 对跨度L1和L2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对跨度L2和L3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解上面的方程组可得:
M1=—10300.76KN?m M2=—8782.792KN?m
求得M1和M2以后,连续连三个跨度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可以把它们看成三个静定梁,而且载荷和端截面上的弯矩(多余约束力)都是已知的,即为原结构的相当系统。对每一跨度都可以求出支反力和弯矩图,把这些图连起来就是连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如图左端部分:
Mc=M0+M1—qL12+Nd1·L1=0
可得到,Nd1,Nc 同理可得:Nd2,Nf2,Nf1, Ng其中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