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0:1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实验 酶促反应动力学

————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

【目的要求】

1.了解酶促动力学研究的范围。

2.以蔗糖酶为例,掌握测定米氏常数(Km)

【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当反应体系的温度、pH和酶浓度恒定时,反应初速度(v)则随底物 浓度[S]的增加而加速,最后达到极限,称为最大反应速度(v)。Michaelis和Menten 根据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这种关系,推导出如下方程:

v?V[S]

km?[S]此式称为米氏方程,式中Km称为米氏常数,按此方程,可用作图法求出Km。方法有: 1.以v[S]作图

由米氏方程可知,v=V/2时,Km=[S]即米氏常数值等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底物浓度。因此,可测定一系列不同底物浓度的反应速度v,以v对[S]作图。当v=V/2时,其相应底物浓度即为Km。 2.以1/v对1/[S]作图

取米氏方程的倒数式:

1km11??? vV[S]V 以1/v对1/[S]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Km/V,截距为1/V。若将直线延长与横轴相交,则该交点在数值上等于—l/Km。

本实验以蔗糖为底物.利用一定量蔗糖酶水解不同浓度蔗糖所形成的产物(葡萄糖和果糖)的量来计算蔗糖酶的Km值。葡萄糖和果糖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生成桔红色化合物,可于520nm处比色测定之。

【试验材料】 1.试剂

(1)标准葡萄糖溶液:准确称取100mg葡萄糖溶于少量饱和的苯甲酸溶液(0.3%),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饱和苯甲酸溶液稀释到刻度,混匀,即得浓度为1mg/m1的标准葡萄

1 / 4

. 糖溶液。冰箱贮藏可长期保存;

(2)pH4.5的0.1mol/L醋酸缓冲液:取lmol/L醋酸钠溶液43m1及lmol/L醋酸溶液57m1,稀释至1000m1即得;

(3)pH4.5的10%蔗糖溶液:准确取l0g蔗糖溶于少量pH4.5的0.1mol/L醋酸缓冲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同样缓冲液稀释到刻度备用;

(4)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溶液I:4.5%NaOH溶液300m1,1%3,5一二硝基水杨酸溶液880m1及酒石酸钾钠(KNaC4O6·4H20)255g三者一起混合均匀。

溶液Ⅱ:取结晶酚10g及lo%NaOH溶液22m1,加蒸馏水稀释成100ml,混匀。 溶液Ⅲ:取6.9gNaHSO3溶于64ml溶液n中。

将溶液皿和溶液I混合,激烈振摇混匀,即得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放置一周后备用。 (5)酵母蔗糖酶溶液:称取鲜酵母l0g于研钵中,加少量细砂及10一15ml蒸馏水研磨。磨细后置冰箱中,过滤,滤液加2—3倍体积冷丙酮,搅拌均匀后离心,沉淀用丙酮洗两次,真空干燥得固体粉末状酶,再溶于100ml蒸馏水,即得酶溶液。若有不溶物可用离心法除去。 该酶液活力以6—12单位为佳。蔗糖酶活力单位的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5min,每产生lmg葡萄糖所需要的酶量。备用。 2.器材

(1)100m1三角烧瓶2只; (2)研钵1只;

(3)50m1及100m1容量瓶各1只; (4)离心机1台(4000rpm); (5)糖管8支; (6)恒温水浴1台;

(7)吸量管:1.0ml×2支; (8)秒表1只;

(9)72l型分光光度计1台。

【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干净糖管6支,如下表所示添加试剂。 管号 试剂 0 1 2 3 4 5 0 0.2 标准葡萄糖溶液, ml 2.0 1.8 蒸馏水 , ml 3,5二硝基水杨酸液, ml 3.0 3.0 0.4 1.6 3.0 0.6 1.4 3.0 0.8 1.2 3.0 1.0 1.0 3.0 加毕混匀.于沸水中准确煮5min,取出用自来水冷却3min,稀释至25ml,混匀后以零号管调零点,于520nm处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2.根据活力选择酶浓度

将10%蔗糖溶液稀释成pH4.5的6.5%的溶液,取此溶液5m1于试管中,共加两管。 将两管同时置于25℃水浴中保温5min,然后向管中加入蔗糖酶溶液1.0ml,立即混匀, 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反应5min后,立即加入5ml0.1mol/LNaOH溶液终止酶反应。另 一管先加入5.0ml0.11mol/LNaOH溶液,再加入蔗糖酶溶液1.0ml(此为对照管)。

取干净糖管3支,第l、2管分别加入上述反应液各1.0ml及水各1.0m1,第3管加蒸馏水2.0ml,然后各管均加3.0ml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置沸水浴中煮5min,取出后经自来水冷

2 / 4

. 却3min,加水至25m1,混匀,以第3管调零点,于520nm处测吸光度值。以测定管的吸光度值减去对照管吸光度值,求得的差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葡萄糖含量,并乘以ll,即为每1ml酶溶液的活力。

测定管中因酶催化水解而产生的葡萄糖含量以在0.4—1.6mg之间为佳,过高或过低均应适当改变蔗糖酶溶液的浓度或反应液用量后再测。 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常数购测定

取试管7支,按下表所示加入试剂。

当加完蔗糖溶液及pH4.5醋酸缓冲液后,均放置室温或恒温水浴(20℃或25℃)保 温5min,再分别依次向各管加入蔗糖酶溶液1.0ml,立即摇匀.记录时间。准确反应 5min,再准时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立即摇匀,以终止反应。

测定管反应完成后,取8支洁净糖管,前7支分别加入相应的上述反应液各1.0ml及 蒸馏水各1.0ml,第8支糖管加入2.0ml蒸馏水作空白,然后各管均加入3.0ml二硝基水 杨酸溶液,沸水浴5min。取出用自来水冷却3min,稀释到25m1,混匀,于520nm处比色 测定并记录吸光度值。

对照管的测定与测定管的操作相同。 【结果处理】

根据各测定管的吸光度值(需减去相应对照管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还原糖毫克数(以在0.4一1.6mg范围内为佳,否则应调整反应液用量后重新测定),再乘以11,即得各管的产物量,然后分别计算各反应管相应的[S]、l/[S]、v及1/v,并作出v—[S]及1/v—1/[S]曲线。再根据所作的两种动力学曲线,分别求出酵母蔗糖酶的Km值,并加以比较。

上述数据可记录在下表中。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

实验原理:

蔗糖酶主要存在于酵母中,但工业上通常从酵母中制取。酵母蔗糖酶系胞内酶,提取时细胞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