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6: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7: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灵活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通过让学生画、量、讲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能力目标:

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图转换能力,提高综合分析素质。

2、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处理措施: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和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通过例题详细分析和作图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处理措施:利用组合体空间立体结构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自己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适当引导。 学法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2)给出组合体的立体图形,使学生能借助立体想象平面三视图。

(3)在交流、评价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五、教学过程(含提问、讨论、布置与检查学习任务等)

阶段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奠定基础 复习回顾 组合体表面连接形式及形体分析法 【复习】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形式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形式有平齐、不平齐、相切和相交这四种。不同的连接形式,画法不同。 复习组合体表面连接形式和形体分析法 新课内容铺垫;奠定理论基础; 以问题形式新课引入 由生产实例引出轴承座,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某厂需要铸造如图所示的轴承座组合体,同学们能不能画一张完整规范的工程图纸? 思考回答: 引入,进行假设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给出任务 本节课的任务: 画出轴承座的三视图 思考、讨论 设定任务主线,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分解 任务1:形体分析 一、轴承座的形体分析: 1、轴承座的组成 【提问】该组合体由那几部分组成? 思考回答:轴承座由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该轴承座属于哪种组合形式? 【思考】五个基本体的三视图草图? 2、基本体表面连接形式 板和凸台五个基本体叠加而成。 思考回答:【提问】五个基本体的表面是怎样连接的? 底板和支撑板后表面平齐叠加;肋板、圆筒对称叠加;支撑板和圆筒外表面相切;凸台和圆筒外表面相交,通孔内表面相交 任务2:主视图选取 二、主视图的选择 【知识点】在选择视图时,首先要选好主视图。确定主视图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1)符合自然安放位置 (2)反映形体特征,也就是在主视图上能清楚地表达组成该组合体的各基本体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尽量减少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思考回答:第三个 掌握主视图选择原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