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本整理四年级语文下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37: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话语 大地的话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全诗内容,感受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句,并学习强调朗读语气的方法。 4、根据诗文前四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二、教学重难点

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句,并学习强调朗读语气的方法。 根据诗文前四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三、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春天的图片;学生: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质疑、提问。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一单元主题“话语”的意思

“大地”是谁?(养育我们的土地)这片土地上有什么?“大地的话”说给谁呢? 一、初读课文

1、师范读,思考:大地跟谁说话? 2、汇报。

3、自读,互读。检查摘录。 4、合作读。 5、分组读。 二、品读

1、从大地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找到喜欢的小节,勾画重点词,品读诗句。 2、汇报:全文的“假如、即使”。

第一小节:睡、发芽、生根、开花、吐蕊、嘟噜、坠。 第二小节:飞、筑巢、相会。 第三小节:穿、飞。 第四小节:驱赶、踏碎、烧。 第五小节:宝贝、体内。 三、仿写

板书: 种子:嘟噜、坠

大地的话 飞鸟:飞、筑巢 宝贝 (博大的胸襟;游鱼:穿、飞 体内 无私的奉献) 小草:驱赶、踏碎、烧、总

语言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写的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衣衫褴褛、无动于衷、陶醉、良辰美景”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为什么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

4、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语,直到学生朗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语,直到学生朗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衣衫褴褛、无动于衷、陶醉、良辰美景”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为什么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学生: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质疑、提问。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学生夸夸另一个学生;谈感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一、初读课文 1、检查摘录笔记。

2、同桌交流,读懂和质疑的地方。 3、自读课文。

4、检查: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让我们体会到什么?(让.彼浩勒;老人)

二、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出示前后不同的两句话。 2、第一句话“我什么也看不见!”

(1)品读第1段,感受老人的可怜,过路行人的无动于衷。

(2)重点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无动于衷。 (3)体会让.彼浩勒的同情心,练习人物对话的语气。(金钥匙) (4)重点词:满面愁容、沉吟、笑着、满意。 3、第二句话“春来到了,可是??”

(1)品读第6段,体会为什么能激发人们对老人的同情心。 (2)比较读两句话,体会语言的魅力。 4、再读人物对话。 5、理解“语言的魅力”。 (1)“魅力”的意思。

(2)诗人写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魅力?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无动于衷 语言传情 笑着说 姗姗而去 心中有爱 满面愁容 秉笔直书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太史伯、太史仲??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

2、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严肃、忠实、本分、不屈服??”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练习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后面的小“金钥匙”,体会怎样针对人物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练习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后面的小“金钥匙”,体会怎样针对人物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学生:查资料;练习摘录笔记;质疑、提问。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1、检查学生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国王、庄公、国君、相国;伯仲叔季;史官的职责、竹简)

2、“秉笔直书”的意思。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读准字音

2、学生词,检查摘录笔记。 3、齐读。

4、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情?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二、写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画出重点词,思考。(串通、独揽大权)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书写的历史:先君是害病死的。 历史事实: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对比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为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内容?

(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

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二、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板书: 秉笔直书 太史:刚正不阿 秉笔直书 2、春潮 春潮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春水涌动,春潮激荡的情景,感受春潮势不可挡的宏大气势。

2、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继续学习运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质疑的方法。

3、理解“进攻、撤退、威力、衰竭、汹涌、山崩地裂、耳语、禁锢、崩溃、驯服”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理解拟人句所描绘的情境及抒发的感情,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二、教学重难点:

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继续学习运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质疑的方法。 品味重点词语,理解拟人句所描绘的情境及抒发的感情,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学生:查资料、摘录笔记。 四、教学过程:

导入:1、“春潮”是什么?(春天的水)

2、观看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到底什么样? 一、初读课文 1、自读。

2、学词,纠正字音。 3、齐读。

4、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春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