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8 3:19: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什么是科学?

(1)科学:英文science,本意是知识、学问。

(2)古意的科学=科+学,科是指分门别类,学是学问、知识,科学就是分门别类的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和学问。

(3)1888年,达尔文给出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他指出了科学的内涵:事实与规律。

(4)*科学就是知识,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的知识;

*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科学不断发现未知事实,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过程。

(5)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研究方法是实验和逻辑方法,研究旨趣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总之,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不同?P3-5

(1)本体论差异

自然科学:物质和自然世界,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 社会科学:人和社会世界,研究对象具有自为性 (2)方法论差异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探究事物“原因”,主张实验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重在探索事物“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诠释主义方法论、批判理性方法论等多元范式共同存在。 (3) 认识论差异

自然科学:探讨典型现象,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反映自然世界普遍性规律,而不作“应当如何”的判断,探讨结果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反馈机制,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认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价值本位、主客一体、虚实结合的突出特征。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 (4)内驱动力差异

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都有内在驱动力。社会科学方法论带有更多价值取向成份,渗透更多人为因素,体现了更大的主体性。

3、社会科学有哪些基本方法论范式?

(1)实证主义方法论:研究对象是无意志的事物(thing);存在普遍性社会规律,社会现象可以预测;研究的核心是行为的原因;研究方法主要是因果性说明;代表人物有孔德、迪尔凯姆。

(2)诠释学方法论:研究对象是有意志的生命体;不存在普遍性的社会规律,社会现象不可能预测;研究核心是行动的意义;研究方法主要是诠释性理解;代表人物有温奇。

(3)批判理性方法论:基本预设是人的自反性,人通过学习后能够调整行为,改变自我,比如著名的霍桑实验。

4、 如何理解和评价实证(自然) 主义方法论范式?

对实证(自然) 主义方法论的认识和理解:

1

实证主义广义上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功使得社会科学竞相模仿自然科学建立自己的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以无意志的事物(thing)为研究对象,坚持自然主义本体论立场;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坚持归纳主义原则;坚持价值中立;以经验方法为特征,以因果说明为核心,认为存在普遍性社会规律,社会现象可预测,结果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可检验性。

对实证(自然) 主义方法论的评价:

(1)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代表了自然科学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挑战,其唯科学主义的观点成为现代哲学的幽灵。唯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其他知识,包括哲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楷模。逻辑经验主义使得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建立形而上学的体系了。

(2)但是,人不仅是理性人,也是社会人,世界不只有自然世界,还有社会世界。实证主义的实验和逻辑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完全认识人类社会,人和人类社会具有自为性,人类活动具有多重意义,实证主义并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知识,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

5、 如何理解和评价诠释学方法论范式?

诠释学方法论,也称作阐释学方法和解释学方法,研究对象是有意志的生命体,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性社会规律,社会现象是我们不可预测的。诠释学研究的核心是行动的意义,以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作为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有温奇。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诠释学经常出现在哲学、艺术、宗教、历史等人文学科,不仅仅关心具体的理解,还要求在理解之上反思理解。诠释学方法论经历了神学诠释学、古典诠释学、20世纪后海德格尔等人的诠释学等发展过程。

对诠释学方法论范式的评价:

(1)诠释学方法论范式对于研究人和人类行动的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解释,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所难以解释的人和人类社会,满足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和世界。

(2)但是,我认为,诠释学方法论带有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且忽略了历史发展的物质性条件。人类行为的意义并不能由行为者主观意识确定,而是由社会劳动与支配系统决定。社会整体内部存在着限制自由的力量与改善环境的愿望之间的张力关系,不揭示社会机制,难以准确理解社会行为意义。这也是哈贝马斯和阿贝尔的批判解释学的核心观点。

6、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应该是经验的、解释的、批判的?

社会科学研究有三种基本方法论范式,任何社会科学相关研究必然选取其中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

(1)实证主义方法论:主要做经验性-分析性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经验分析,找到普遍性社会规律,预测社会现象。

(2)诠释主义方法论:主要做历史性-诠释性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历史过程或脉络研究,分析人类行动的意义。

(3)批判理性方法论:主要进行批判性-规范性分析。基本预设是人的自反性,人通过学习后能够调整行为,改变自我。

因此,恰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范式应该是经验的、解释的、批判的。

7、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

(2)主体性原则:从人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2

(3)整体性原则:人类社会是复杂有机体系统,各种现象相互制约影响,主张社会历史研究纳入自然-社会大系统中,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时空背景中、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中考察。

(5)发展性原则:人类社会历史是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而主张,在社会运动中,回溯社会发展历史,展望社会发展未来。

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实践是人为了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社会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不仅创造着和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还不断创造和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和基础。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2)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精神生产实践构成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特别是生产实践是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 (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的过程,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整个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实践揭示了社会规律的特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规律,但自然规律无论人类活动是否参与都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 总之,实践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因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1)社会是人类的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也是人的活动过程。 研究社会必须以人作为出发点,但这里的人不是离群索居、固定不变状态虚幻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现实的人”。

(2)“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因而,“现实的人” (或者)是: “历史现实”的人; “当下现实”的人; “未来现实”的人。

(3)“现实的人”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 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犹如“剧中人”与“戏剧”的关系。如果把社会历史发展比作一部历史剧,历史就是人类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

所以,“现实的人”才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10、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的辩证法方法论?

(1)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辩证法的抽象过程。

一是认识内在关系。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辩证法方法论要求看到世界各种要素、部分的相互关联,清晰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不能脱离其他事物,不能脱离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是世界是变化的。马克思辩证法方法论要求不仅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达到主客观的对立统一。 (2)从结构分析来看,要用整体、矛盾、过程的观点分析社会

整体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局部,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地位,局部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