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30: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下水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960050 计划学时:50学时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探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其基本理论改善环境,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了解地下水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计划学分:3.0学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掌握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种地下水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难点:基本概念多,抽象,加之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以下,更增加了初学者对基本概念理解的难度。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在修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有《地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第一章 自然界的水循环 §1.1地球水体的组成 §1.2自然界的水循环

§1.3与水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4我国水循环概况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 §2.1岩石中的空隙和水分 §2.2包气带和饱水带 §2.3含水层和隔水层

§2.4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及上层滞水 第三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1饱水带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2流网

§3.3包气带水的运动规律

第四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4.1地下水的补给 §4.2地下水的径流 §4.3地下水的排泄

第五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5.1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5.2地下水动态 §5.3地下水均衡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1地下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6.2地下水的温度

第七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及其形成作用 §7.1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7.2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 §7.3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成因类型

§7.4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方法 第八章 地下水类型 §8.1孔隙水 §8.2裂隙水 §8.3岩溶水

§8.4特殊类型的地下水 第九章 地下水系统 §9.1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9.2地下水含水系统 §9.3地下水流动系统 第十章 地下水与环境 §10.1地下水与环境关系

§10.2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十一章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与管理 §11.1地下水资源概念 §11.2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11.3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及其应用 §11.4地下水开发与管理 第十二章 地下水科学实验 2.课外作业

(1)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 (2)潜水化学成分形成的分析方法 3.实验课

(1)岩石(土)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的测定(2学时) (2)达西定律实验 (2学时)

(3)观测土中水的毛细运动的实验(2学时) (4)岩石(土)渗透系数测定(2学时) (5)包气带水分运移参数测定(2学时) 4.集中实习安排 无

四、使用大纲说明

1.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绪 论 第一章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 第三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第五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第七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及其形成作用 第八章 地下水类型 第九章 地下水系统 第十章 地下水与环境 第十一章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与管理 学 时 数 总学时 2 3 4 4 5 3 1 4 6 3 2 3 讲授 2 3 4 4 5 3 1 4 6 3 2 3 实验 实验课尽可能随课程进度进行 上机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