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4 3:5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复习资料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阳光、萤光、闪电等,人造光源有灯光、烛光等。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4、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2 照镜子

1、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2、越(光滑 )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3、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大小不变)。

4、两面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当夹角为直角时,成3个像。

5、(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3 研究透镜

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3、(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4、(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5、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6、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7、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8、第一座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美国)。

9、比较: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放大)作用;可以聚光;成像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缩小)作用;使光发散;不成像

4 七色光

1、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3、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4、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 行进的。

2.“小孔成像”是我国古代的学者 发现的,成像的原理是 。

3.光源通常分为 光源和 光源两大类。

4.当光线照射到镜子的表面后,镜面会把光线返回去的现象叫 。 5.镜子可以改变光的 。

6.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像是左右 。 8.光线射到不透明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 。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