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讲种群与群落讲义浙科版-课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9讲 种群与群落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标志重捕法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1)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的增长方式 (2)环境容纳量 (3)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主要类型 群落演替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2)顶极群落的概念 a a a a 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a (1)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2)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 a 必考要求 a a 加试要求 a a b a b a c a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①年龄结构: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年龄金字塔

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

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

M·n(其中M=标志个体数,m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

2.种群的增长方式 (1)指数增长

①理想条件是指资源和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又称“J”形增长曲线。 (2)逻辑斯谛增长

①概念: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又称为“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

②特点:种群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1)种群数量波动类型及变化原因 ①波动类型:非周期波动。 变化原因:气候变化。 ②波动类型:周期波动。

以雪兔和猞猁为例分析变化原因:食料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三者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 (2)对种群数量波动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①外源性因素:主要指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②内源性因素:主要有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

(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 )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 )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

(6)依据年龄结构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 ) (7)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 )

(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 (9)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 (10)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

(1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

(12)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指数增长( × ) 2.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结构和性比率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3.观察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两种模型,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前提条件 区 别 种群增长率 “J”形增长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保持稳定 无K值 “S”形增长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有K值 K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联系 长的影响不同。因而有:“J”形增长曲线因环境阻力增大而呈“S”形增长曲线

题组一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比率、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答案 B

解析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出生率、性比率、年龄结构等特征是种群所具有的。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 D

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速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结构,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时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