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卷高三历史诊断性测试题、模拟测试题、月考题(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7:5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届高三模拟测试题(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5.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26.当代许多学者认为唐代女性着装都很“开放”,但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高祖武德到太宗贞观年间,女性多穿“羃”,“全身障蔽,不欲路途窥之”。到武则天执政后,“帷帽大行,羃渐息”,到中宗即位后,再也看不到穿戴羃的了。这说明

A.史料记载往往违背历史真实 B.学者们的观点大多偏颇无据 C.历史的真实性需要史料论证 D.唐代女性的着装实无法考证 27.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28.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 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 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D.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 29.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 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 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

30. 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 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

31.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

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此改革A. 实际上有所减弱社会公平 B.适应了市场经济需要 C.摆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改变了按劳分配原则

32.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当三个要素没有良好的组织时,将会形成僭主制、寡头制。这表明 A.公民渴望地位的平等 B.特权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C.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 D.分权利于防止集权政治

33.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场的雏形

34.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5.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材料表明

A.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C.全球化扩展到生产领域 D.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贸易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 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蒂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据材料归纳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13分)

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2)据材料归纳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的主要差异。(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化的历程就是西方化的历程,但是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又不能完全脱离本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而全盘西化。否则就会产生传统与现代“脱节”而导致社会分裂或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阻碍现代化的正常历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4.【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2年,帝国主义抛出有条件地放弃治外法权的诱饵。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联衔会奏,建议从速修订法律,清廷斟酌利弊后下达了修律的上谕。……清末的商事立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03—1907年)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此次修订的《钦定大清商律》是清朝第一部商律。此外,颁布了有关商务和奖励实业的法规、章程,如《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等。第二阶段(1907—1911年)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公布的单行商事法规有《银行则例》、《银行注册章程》、 《大小轮船公司注册章程》等。

商事立法是清末修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清政府“参酌中西”、“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指导方针,是外国商事法律与中国传统商事习惯的混合物。商事法律的修订,开启了中国商事法律近代化的历程,为中国近代商事立法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清末商事立法评析》

(1)据材料概括清末商事立法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商事立法改革的影响。(7分) 4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就叫嚣用核武器结束战争。朝鲜战争结束后,韩朝双方没有签订和平条约,只是签订了一份临时停战协定。战后美国不断对韩国进行军事援助。1992年,美国卫星显示,朝鲜在宁边地区进行核开发。1993年,美韩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者做出决议,威胁朝鲜如不重新考虑退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事,将予以制裁。朝鲜强烈抗议,宣布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为化解危机,美国总统卡特1994年6月以民间人士身份进入平壤,同金日成深谈,希望能改变紧张局面。经过几轮美朝会谈,10月,美朝双方达成一项《框架协议》。至此,第一次朝核危机化解。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的原因。(8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朝核危机化解的意义。(7分) 4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自汉唐以来,中国与周边各国一直存在着友好关系,到了元朝,因一度四处用兵,这种友好关系受到了损害。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外推行了睦邻政策。洪武朝的31年间,明政府先后派遣使者30次,对周边的12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取得了积极的回应,有17个国家的使者也先后多次访问中国,友好往来相当频繁。明太祖还总结了历史上对外关系的经验教训,把睦邻政策写入了他所编的《皇明祖训》中……。以后明朝历代皇帝大都遵守这条祖训,使得睦邻政策成为明代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实行睦邻政策的主要表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