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字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结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4:55: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生写字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负责人:黄婷婷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998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指导提纲》,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写字教学的高度重视。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当前小学写字教学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现在的小学写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现状:

1.低年级重视,中高年级淡化; 2.语文老师重视,其它学科老师不重视; 3.语文课内重视,语文课外不重视;

4.忽视了写字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培养及相关精神品质培养。

学生当中字迹潦草,书写态度马虎的众多,而能写一手好字的却不见多。如何改变这些现状,还“写字教学”的一片蓝天,无疑就成了摆在小学语文教学甚至整个教育界面前的一大课题。本课题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考虑,从实际情况出发应运而出的。

二、“写字教学多元评价”的概念界定

小学写字教学多元评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 8号)》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所提出的具体目标,制订科学易行、分层次的评价标准,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各种写字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和书写技能等方面做出多元化的事实描述或价值判断的动态过程。

1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综述 1.写字教学评价中的传统支撑理论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 8号)》(以下简称《意见》)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写字教学以及写字教学的评价均做出明确阐述:“写字教学要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标》中的这段阐述指出写字教学的重点,也为如何改进写字教学的评价指明了方向。在《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写字教学评价,指出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并且《意见》还对小学各年级段写字教学评价的内容和重点做出具体明确的阐述。

2.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理论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学评价的发展呈现出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良好趋势,具体的研究理论成果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评价的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

以往的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已经使得教学评价限于僵化死板而显得毫无意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教学评价的大势所趋,社会、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各自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2)教学评价的目的,从“鉴定”走向“发展”。

过去的教学评价大多是鉴定性的,目的是将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忽视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而现代“发展性理论”则主张把评价的视野从单一的知识领域扩大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主张把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结合起来,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为主要目的。

(3)教学评价的手段,以“质性评价”替代传统的“量化评价”。 传统的“量化评价”体现出一定的精确性和可比较性,但它忽视了学生多元自主发展的客观实情,而取而代之的“质性评价”则主要是通过观察、交流、收集反映评价对象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统整分析,用鼓励性、易于评价对象改进的

2

语言对评价对象做出全面、科学评定的过程。

3.人本主义思想和差异性教学原则。

人本主义思想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他们认为人类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这一理论将进一步使我们满怀信心地研究“写字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形式和策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写字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突破口来研究。

差异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对于这一教学原则的借鉴,我们认识到教学评价更加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给予评价也是“小学生写字教学评价”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终生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经成为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当前世界教学评价的发展也体现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许多有识之士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不少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国内上海等地开展了“汉字书写等级考核”的实验与研究,已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重庆市“写字教材实验”总课题组启动了“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写字实验教材研究”的实验工作,为开展“小学生写字多元评价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有些兄弟学校也作了一些探索研究,也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2.研究如何实现小学生写字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动态化,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过程中来。

3.以写字课为主要抓手,研究小学生写字评价标准的层次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情感化。

4.研究如何使小学生写字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方法和策略,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写字评价大环境。

3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对象:

三(1)班全体学生,同年级其它班级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实施行动方案。

1.调查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写字感受、看法以及对现有的写字评价形式的想法等,做到心中有数,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作好充分准备。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中设立个案,就学生个体作纵向的分析比较,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能等方面考察学生写字水平提高的情况,以便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向。

3.统计法

开展各项数据统计(如写字姿势的正确率,写字习惯和对汉字结构的把握能力等方面),以检查实验效果以及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实验的指导和控制。

4.经验总结法

就各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便深化实验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进行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1.小学生写字现状

为确保课题开展的实用性、有效性,为正确分析学生写字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我对全班53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的数据,得到了对课题的科学定位。

小学中年级写字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在课题研究中,采取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4

你写作业时是一直认真吗? 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认真写字? 一直认真 8 15% 有时认真 35 66% 很少认真 10 19% 时间少作业多 9 17% 写完可以去玩 28 53% 认真写太累 16 30% 你知道写字“三个知道 一”的具体要求吗? 你想通过努力把字写好吗? 你是否参加过写字(书法)培训班? 你自己定有练好字的计划吗? 写字课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制定了 6 12% 很想 48 91% 21 40% 不太详细 29 55% 不知道 4 5% 无所谓 5 9% 不想 0 0% 一直参加 2 4% 以前参加过 9 17% 从没参加过 42 79% 准备制定 32 60% 不想制定 15 28% 提醒姿势,加强指导 37 70% 给足时间 平常多练 9 17% 7 13% 课堂作业是否能在课内完成? 课内都能完成 5 9% 能完成一部分 43 81% 都在课外完成 5 10% (1)调查结果: 从调查表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学生们平常的作业中,只有15%的同学一直认真写字,大多数学生时而认真时而不认真,也有一部分学生从不认真,由此可见写字教学的研究指导已是不容忽视。大多数学生感觉写作业的时间少,所以难免不认真。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想把字写好的,并且有12%的学生制定了练好字的计划,还有60%的学生正准备制定计划,也有28%的孩子不想制定计划。91%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字写好;7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经常提醒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得到老师对书写技巧的指导;17%的学生希望给足写字的时间;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只有90%的学生告诉我们能在课内完成作业或完成一部分课堂作业,而10%的学生都只能在课外自己完成课堂作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