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六中九年级语文4月月度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1:31: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号考 :名姓 :级班 :校学邹城六中2013届九年级4月月度检测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一、积累运用(15分)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景秀丽。以“三孔”“四孟”和水浒故地为代表的独特人文景观与微山湖、京杭大运河和“岱南奇观”峄山为代表的优美自然风光交溶辉映,相得益zhāng。亲近自然,谛.

听天籁,观赏奇山异水,尽享明月清风。 谛. 听 相得益zhāng 改 2.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①《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 _ __。”

②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木兰诗》表现战斗激烈悲壮、战斗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⑥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4.《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小诗集,诗集中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 、 和自然的歌颂。(2分)

5.从1948年起,每年的5月8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这天订立为“世界微笑日”。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1

请为世界微笑日设计一些恰当的活动(请至少写出两个)并拟一则主题标语。(2分) 设计活动: 主题标语: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2题(15分)

(一)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6.作者所观景色有哪些?(1分)

7、诗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2)善绘者以意取似

10.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11.(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20题(30分)

(一)作为“发生”的智慧

郭继民

①众所周知,智慧是无形甚至神秘的,然而它又确实存在。智慧存在于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智慧存在于“发生”之中,或者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

②之所以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因为“发生”是检验智慧与否的试金石。平时,人们习惯于把知识、聪明(脑子反应快)与智慧等同起来。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谈起来滔滔不绝,看起来很有知识,人也聪明,但当碰到具体问题时则会卡壳,误了大事。这显然称不上智慧。看看历史,赵国的赵括人很聪明,记忆力超强,谈起兵法头头是道,但真打起仗来一败涂地。三国的马谡,“口头兵法”也相当娴熟,但最后却被“口头兵法”误了性命。可以肯定,这样的人即便今天仍为数不少。可见,仅仅靠“不在场”的谈论是无法检验智慧与否的。只有在正在发生的具体场景中,才能真正辨别一个人是否智慧。

③智慧似乎总是隐藏的,具有大智慧的人日常行为与常人无二。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智慧之光则会闪现出来。这里的关键时刻,强调的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场(禅宗尤其强调“当下见性”)。人们赞叹某人具有大智慧时,也总以其在关键时刻的“现场作为”佐证之。譬如,“千钧一发之时”,有智慧的人总能沉着冷静、当机立断,作出恰当合适的选择。倘若事情已经结束,大部分人都能作出正确选择,“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显然谈不上智慧。智慧的“发生”特征表明它并非凝固的储藏品,而是处于流动中的“生成”。

④智慧如此诱人,如何才能得到呢?答案是凭借“智”和“慧”。这样回答似有循环论嫌疑,其实不然。因为这里的“智”和“慧”非彼“智慧”,我们平常连用的“智慧”乃追求之果,而此处之“智”和“慧”则为“智慧”之因。

⑤先说“智”。以字形看,智从“知”从“日”,说的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言“学而时习之”,《大学》曰“格物、致知”,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日知录》(“日知”,“智”也),都强调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知识(智)乃通往智慧的必要阶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