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大纲200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4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扁桃体炎是因溶血性键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在疲劳、受凉以后容易发病 2、症状

发烧、畏寒、嗓子痛,因而不敢吞咽

第四节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一、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体温表由玻璃制成,里边装有水银柱,水银遇热上升的刻度就是体温度。 测体温前,水银线应在摄氏35度以下。 测腋下温度安全又卫生,常采用此法。 在儿童安静时测 (二)数脉搏 (三)观察呼吸 (四)物理降温 1、头部冷敷 2、酒精擦拭 (五)热敷法 (六)喂药 二、急救技术 (一)发生意外后

1、根据发生意外的原因判断

可迅速危及生命的意外,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中毒、车祸等,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以挽救生命,有的不会马上危及生命,但拖延时间就会有危险了,如烧烫伤、腰椎骨折等,都需要马上急救。

2、根据伤者的情况判断

(1)呼吸:垂危病儿的呼吸可变得不规则,时快时慢,时深时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已停止的,做人工呼吸。

(2)脉搏:严重创伤,心跳加快,力量减弱,脉搏细而快,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3)瞳孔:正常时瞳孔直径约3毫米,两侧瞳孔大小一样,遇光线能收缩;当病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时,左右两侧瞳孔大小不一,遇光反应不灵敏。

(二)呼吸停止的急救处理

无论何种伤害,只要已造成呼吸极其微弱或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若呼吸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就濒临死亡。

口对口吹气法是国内外学者一致推荐的一种简便的人工呼吸法,常可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三)心跳停止的急救处理

1、使病儿仰卧,背部有硬物支撑 2、挤压心脏

3、与口对口吹气同时进行

四、创伤出血的鉴别和止血方法 1、出血的种类 (1)皮下出血 (2)外出血

a、毛细血管出血,危险性小

b、静脉出血:备色暗红,徐徐流出,易止血

c、动脉出血:血液鲜红,随心跳一下一下涌出,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危险性大。 (3)内出血:伤者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脉细弱。被怀疑

31

有内出血,应立即送医院。

2、止血法

(1)小伤口:用干净纱布紧压出血处

(2)较大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止扎 (3)指压止血:用于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的上端(即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流血,迅速送病儿上医院。

(五)骨折的急救 1、骨折的症状 (1)疼痛

(2)功能障碍:骨折后失去正常功能 (3)出现畸形

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所以骨折容易被易略。 2、现场处理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

(六)头部受伤后的处理和观察 1、头部有伤口

做止血包扎,脑组织外露的切莫送回伤口,简单包扎送往医院,同时注意:

耳鼻流血的,不能用手帕、棉花堵塞耳鼻,以免引起感染;对昏迷伤者,切忌猛拍、猛搡让其哭出声,这会加重病情。

2、头部没有伤口 (1)脑震荡

(2)颅内血管破裂,注意观察,及时送医院 (七)眼外伤的处理 及时送医院

(八)溺水的急救 1、抓紧救上救护 2、救上岸后的措施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淤泥杂草

(2)控水,救护者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匍伏在其膝盖上,使其头部下垂,按压其腹,背部,使溺水者口、咽及气管内的水控出。

3、迅速复苏,若无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 (九)中毒的急救 1、煤气中毒 (1)症状

a、中毒轻者,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全身无力 b、中毒重者,呼吸困难,最后不省人事 (2)急救

a、立即打开门窗 b、注意保暖

c、对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人工呼吸,送往医院 2、误服毒药

(1)洗胃的方法,让病儿喝清水,再采取机械刺激如用筷子、匙柄,手指刺激嗓子眼引起呕吐,直至吐出合是清水为止

(2)遇腐蚀性较强的毒物时,可用面糊、蛋清、豆浆、牛奶等洗胃 (3)若吃进毒物4小时以上,洗胃无用,应送医院

(4)急救时要收集病儿的呕吐物,吃剩的东西一并送往医院,给医生作参考。 (十)烫伤的急救 1、烫伤的分度

32

(1)一度烫伤:仅损伤皮肤表层,局部皮肤红肿、感到灼痛、没有水疱 (2)二度烫伤:伤及真皮,局部红肿,有水疱 (3)三度烫伤:伤及皮下组织、肌肉 2、处理

(1)迅速去除被高温液体浸透的衣物

(2)一度烫伤,局部抹一些獾油、烫伤药、清凉油等;二、三度烫伤,可用干净纱布,毛巾覆盖伤面,不要弄破水疱,不要挤压创面,不要涂香灰等不洁物质,迅速送医院。

(3)若烫伤面积较大,病人烦燥口渴,可少量给一些淡盐水饮用。 (十一)触电的急救 急救:(1)切断电源;(2)现场急救,对呼吸、心跳停止的,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十二)中暑、冻伤的处理 1、日射病

(1)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等,严重时还会发生昏迷。

(2)急救:迅速将病儿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躺下休息,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头上,可喝些冰凉饮料,可服人丹、十滴水。

2、冻伤

(1)全身冻伤:冬季落水或衣着不暖、疲劳、饥饿且在严寒中长时间停留,可发生全身冻伤。

症状:全身发冷,头晕眼花,渐陷昏睡,呼吸、心跳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肌肉僵硬,大小便失禁。

急救原则:保暖复温,将病儿护送到温暖的房间,且动作轻柔,以免造成肢体扭伤或骨折。除去已冻结的衣服,裹上棉被,病儿醒后给热饮料。

(2)局部冻伤:轻度如耳廓、手、足等部位,以及皮肤表层,局部红肿,感到痒和痛。可用白酒,辣椒水轻轻涂擦,再涂上冻疮药膏。

(十三)气管异物 1、症状

当异物进入气管,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异物较大的气管完全堵塞,会出现呼吸困难,敝气,面色青紫。

若异物较小,可能滑入右侧支气管,也会出现呼吸困难。] 2、处理

救护者站在孩子背后,搂住他的腰,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顶住上腹部(心窝口处),左手重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地向上、后方,用力推压,使横膈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气管异物冲击。若病儿已昏迷,可采用,仰卧体位,在其上腹部进行冲击性推压。

(十四)鼻腔异物

可用擤鼻方法弄出,不行则送医院

第四章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一)免疫系统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如病毒、细菌),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洁及其淋巴组织)、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部分组成。

33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感染 (2)自身稳定 (3)免疫监视

(二)免疫作用的种类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1)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2)吞噬细胞和体液的防御作用。 (3)血脑屏障作用 2、特异性免疫

(1)自动免疫:通过患传染病而获得和接种疫苗等。 (2)被动免疫:母乳哺养,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等。 二、计划免疫 (一)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略) 2、几种疫苗的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1)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接种对象:出生后数天内至3个月正常婴儿,3个月以上OT(结核菌试验)阴性的小儿。

(2)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对象:“乙肝表面抗原”曾称“澳抗”阳性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5岁以下未受过乙肝病菌感染的易感者,其他高危人群。

(3)百日破三联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接种对象:3个月以上正常小儿。 (4)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疫苗 接种对象:2个月以上正常小儿 (5)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正常小儿,6—7岁加强一次。 (二)预防接种的程序(略)

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一)传染病的特性

1、有病原体:在人体外环境中,能侵袭人体的微生物。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

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至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2)食物传播 (3)水源传播 (4)土壤传播

34

(5)日常接触传播 (6)虫媒传播 (7)直接接触传播 (8)医源性传播 (9)母婴传播

3、易感者:免疫力弱和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的人。 (三)传染病的预防 1、“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染途径 3、保护易感儿

二、灾后防疫(略)

第三节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麻疹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1)病初与感冒相似,有发烧、咳嗽、眼怕光流泪等现象。

(2)发烧后2—3天,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小斑点——周围红而中心有白点,这是麻疹的特有特征。

(3)发烧后3—4天,开始出皮疹 (4)出疹一般3—4天后消退 2、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小 症状:

(1)病初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 (2)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疹 (3)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幼儿急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多发生在6个月—1岁的半小儿。 4、水痘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的浆液里。 症状:

(1)病初,1—2天有低烧,以后出现皮疹

(2)最初是红色的小点,1天左右变成水疱,2—4天水疱干缩结成痂皮,痂皮脱落不留痕。

(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冬末春初。 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至一、二日,起病急、高烧、寒战、头痛、咽痛、乏力、眼结膜充血。

(2)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以肺炎症状为主者,发病一二日后即现咳嗽、气促、气喘、发烧等症状。 (4)部分患儿有明显精神症状:如嗜睡、惊厥 (5)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 2、腮腺炎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