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3:44: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彭州市竹瓦九年制学校 曾存萍

摘要: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社会结构在急剧的变化,给社会各阶层人士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特别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父母过高的期望,学生心理承受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常出现失常或过激的行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不容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现在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受不了一点挫折,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更需要我们倾注爱心,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辅导 体会

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在第五中学实习期间,初为人师的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对于学生而言,心理的接触也非常重要。我主要以下方面加强:

一、呵护学生、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在活动中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受到情感作用会产生情趣。教师要从情感入手,以激发学习困难生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他们上课时怕教师

提问,怕教师看他,课后担心教师找他。为了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困生感到教师可敬可亲;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重拾自信。如我们班的何仲贤同学,他在上课时经常把头低下去,不敢正视教师,生怕教师提问他。我经过了解,原来是因为以前的教师提问时,他答错了,教师说:“这么容易你都不会做,真笨”。后来我鼓励他说:“以前的教师怎么看你,已经过去了,现在我是绝不会这样看待你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的。”从此,这位学生上课能大胆积极发言,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实行民主教育,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强调单方面的要求是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的,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和时间,使师生之间能彼此沟通。同时注意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领略解决问题的愉快,欣赏自己成功的快乐。只有激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发生兴趣。教师对每一位学习困难生都要有一种耐心的期待,要引导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要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从而不断进步。

三、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受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和制约,但是人的正确认识、健康情感和坚强意志一旦变成人的自觉行动,就会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习困难生虽然在学习上存在有做懒惰的思想,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思维还是敏捷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他们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坚强的意志。有的教师总认为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差,总想帮他们扫清一切学习障碍,课堂上讲得过细,没有留下学生思考的余地。长此下去,便会养成学生的懒惰思想,一碰到稍有困难的题目,便想得到教师的提示,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不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包办代替,要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余地。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谁,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老师要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可造就一个生机盎然、绿意蓬勃的美丽世界,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总之,“心”的问题要从源头预防。所以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不管是作为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士都应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要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带着心理问题长大。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