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的人才“嫁接”之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0 20:37: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川的人才“嫁接”之道

作者:王一敬

来源:《当代党员》2012年第11期

2012年9月3日,初秋的天空如泼满青釉。南川宾馆的会议室内一片肃穆。 杨洋有些紧张地扯扯衣服下摆,收腹昂头,走向主席台。

此前,杨洋是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如今,他以南川区发改委副主任身份,在“凤栖金山·智荟南川”引进人才欢迎会上发言。

台下213名人才中,像杨洋这样“嫁接”而来的人才不在少数。 转型之忧

2011年12月12日深夜,万籁俱寂。

然而,看着案头上为党代会准备的调研报告,南川区委书记谭家玲的心却难以平静。有件事一直在她脑际翻腾——南川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的转型发展期内,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约两亿元,助推地方培育替代产业。

而面对转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南川的人才队伍显得捉襟见肘。以党政人才为例,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28人,如此干部人才队伍如何助推转型? 人才匮乏,成为南川转型发展的最大隐忧。

“缺人才,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投融资管理、旅游开发等领域高素质人才匮乏,将成为南川转型发展最大的制约。”南川区政协委员、区规划局副局长李玉梅多次在“两会”提案中疾呼。

2011年底,南川区从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党校、区教委、区卫生局抽调18名工作人员,组成五个调查小组,深入全区28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和智力项目需求的摸底工作。

“全区2572名党政人才中,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9.05%,熟悉金融贸易、规划建设、旅游开发、资金营运的专业人才匮乏。”

“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每万人拥有量为123人,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五分之一。” “在企业,高技能人才只占技能人才的4.9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调查结束后,《南川区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编制发布。

2012年2月,区委、区政府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大规模引进人才的工作思路。 “机关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接纳人才。” “事业编制虽有空额,但不可能一次用完。” “高级人才靠高薪吸引不来,也养不起。” 重点部门的人事主管议论纷纷。 怎么办?

“世界是平的。用才要打破招录考的刚性方式,把重心放到借智上。”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清尧一语道破天机,“对人才,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

2012年4月,“凤栖金山·智荟南川”引才引智计划铺开,柔性引才成为引才借智的重中之重。 挂职引才

2012年4月15日,毕业于南开大学环境保护专业的博士唐昊,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搜寻着招聘信息。

蓦地,一则“南川区柔性引进人才”的新闻吸引了他的眼球——南川区面向全国招录园区和经济综合部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挂职方式柔性引进,挂职时间为1—2年。 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工作两年的唐昊心动了,随即投出了简历。

“叮!”新电子邮件的提示音,令南川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副科长张斌从文件堆中抬起头。麻利地点开邮件,他笑了:“我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多博士的简历,这已是第八封了。” 南川突然受到众多博士的关注,源于南川的新政——挂职引才。

5月13日,22名已通过笔试的硕士、博士,从全国各地汇聚南川,跟南川亲密接触。 “挂职期满,成长渠道如何?”有人问。

“经考核优秀者,可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录用,进入公务员队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嘿,在这里挂职,不仅享受副处级薪资待遇,更有和副处级岗位相匹配的干事平台。”有人掰着手指算,“这样的平台对年轻人来说弥足珍贵。” 大家咧开嘴笑了,“这种机会找不到第二个”。

5月底,唐昊终于过关斩将,通过了面试,但这时他却纠结起来,因为天津市低碳城市研究院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经过深思熟虑,唐昊最终选择了南川。

这次挂职引才,南川区拿出了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工业园区、区农业园区、新城区等核心部门的副主任和主任助理岗位。

“我更看重这个平台对自身的锤炼。同时,南川区对人才的重视,能让我找到做‘主人’的感觉。”唐昊说。

最后,像唐昊一样到南川挂职的共六人,其中两名博士、四名硕士。 人才的鲶鱼效应很快显现。

页岩气项目策划包装、乡镇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研究、生态农业园区亲水工程攻坚、房地产开发项目推介会筹备等重难点工程逐一推开。

“人才不仅带来智力资源,更带来人脉资源。即使期满后他们不留下,也将成为推介南川的最好窗口。”南川区对人才的盘算更为长远。 项目融智

南川区科委副主任王仕忠从金佛山回来后就一直愁眉不展。

金佛山植物资源丰富,有8800多种植物,其中中药材6000多种。“作为方竹笋之乡,我们连方竹笋的成分构成都不清楚,何谈利用和产业化”。

专业人才匮乏,使南川区无法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2012年4月,一次政协学习会上,政协委员丁显平坐在王仕忠旁边。 “你要为南川作点贡献哦。”王仕忠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丁显平说。

“作什么贡献?”丁显平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助理,也是南川籍优秀人才。 “你们博士这么多,我们南川正差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