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资料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6:2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9. 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如何来判断其有效性。原则上,实证表述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否定;而规范表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一项政策的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含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

例如关于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争论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引起什么后果,二是应不应该这样做。“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是一种实证表述;“税收和社会福利应该削减”是一种规范表述。

10. 原因有两个:

(1) 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因而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

(2) 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三、 应用题 1. 如下图:

2. a.大炮和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的,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和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使得机会成本递增,即随着一种商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呈递增趋势,这就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凸出。

b.A点位于曲线右边,是经济不可能实现的点,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B点位于曲线左边,可以实现但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是无效率的一点。

c.鹰党会选择C点,多生产大炮少生产黄油;鸽党会选择D点,多生产黄油而少生产大炮。

d.用黄油的生产来衡量,鹰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因为在鹰党政策下,大部分经济资源都用来生产大炮,甚至最适于生产黄油的工人和机器都被用来生产大炮,为了每门大炮所放弃的黄油数量相当可观,当决定减少生产大炮时带来的黄油产量增加很大。与此相比,鸽党本来就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生产黄油,经济为每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微乎其微,其少生产一门大炮,所带来的黄油数量的增加是很微小的。

3. 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和位置的因素主要是这一经济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和技术水平,即本题中保持环境清洁的成本或是改善环境的技术水平。

如果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几乎没有污染的新发电方法,就是改善环境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外移。如下图:

4. a.在A情况下,能割40块草地,洗0辆汽车;在B情况下,能割0块草地,洗40辆汽车;在C情况下,能割20块草地,洗20辆汽车;在D情况下,能割25块草地,洗25辆汽车.

b.这个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A、B、D三点在边界上,C点在边界内:

c.在一小时内,Larry在割草和洗车两项工作上的效率是一样的,而Moe卸车的效率更高,Curly割草的效率更高。

d.C种配置是无效率的,因为只需要通过对三人的时间简单地再分配,就可以洗更多的的车和割更多的草地,产出会更多。 5. a、b、d属于微观经济学,c、e属于宏观经济学。 6. a、b、e属于实证表述,c、d属于规范表述。

7. 作为总统,应该对经济顾问的实证观点和规范观点都感兴趣,但会更偏向实证观点。因为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总统才是在充分考虑政治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应该怎么样”的规范表述的人,对于作为顾问的经济学家,总统应该更倾向于听取他们关于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第3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 概念题 1.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2.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3. 进口

进口是指一国本身不生产某种商品或劳务而从国外购买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交易活动。 4. 出口

出口是指本国生产的商品不在国内消费而是输出国外的活动,或者是劳务输出国外的交易活动。 二、 复习题

1.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凹向原点的曲线。具有凹形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某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该产品产量所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机会成本递增的关键在于,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如果资源能够完全适用于生产相对的两种产品,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曲线就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2.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体现在:

(1) 比较的标准不同。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率,比较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即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生产

的机会成本。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2) 两种理论所主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不同。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3) 专业化和贸易产生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3. (略)

4. 对贸易来说,比较优势重要。专业化和贸易产生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尽管一个生产者可以在生产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他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因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低意味着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高。贸易使生产者可以利用他们生产的机会成本的差别。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量就会增加,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这种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例题解释略)

5. 比较优势原理确定了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应该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6. 一国倾向于出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己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是因为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机会成本比较小。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贸易双方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两国通过贸易均可消费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的产品组合,这样两国的福利都会增加。

7. 经济学家反对各国限制贸易的政策是因为通过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实现更大的繁荣。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劳务或物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国集中生产并出口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从而在各国资源、劳动力投入相同的前提下,每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可以消费更多的物品和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