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4 19:15: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扎实研究 初见成效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安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为落实课程计划,凸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而自主开发的课程。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意识到校本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既没有教材,教师又缺乏经验,开发与实施的难度大。2010年以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明确目标,规范我市校本课程课题管理。

1、明确目标,申请课题。根据我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市三百多所农村小学分布在沿海、中部和山区,各有特色,师资水平和社区资源水平不均衡的情况。适逢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我市及时于2010年5月向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南安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申请,7月20日受批准,使我市校本课程开始走上全面、规范开发与实施的轨道。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就是要以我市26所农村中心小学和8所农村市直小为主要研究基地,推进农村小学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资源,以教师为主体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进行资源开发、课程方案、纲要设计,活动组织、指导、评价等实施途径,有效促进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践,拟达成以下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市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逐步提高我市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习惯和能力,塑造研究型的教育者。

②、通过本课题研究,总结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深化我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构建特色化的农村小学。

③、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广大农村小学生更多地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育有智慧的实践者。

2、拟订《方案》,健全组织。课题受到审批之后,我们立即制定南安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实施方案,使大家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本课题由福建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余跃明总负责,承担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课题研究指导组成员涵盖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德育心教研究室、艺体研究室,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艺术、心理健康等学科14名教研员,负责课题实施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工作,还有部分农村小学课题研究负责人11名,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活动。通过这11个先行的乡镇中心小学的研究,带动其余的15个乡镇中心小学和8所农村市直小学的研究,构建以我市丰富资源为背景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常态实施体系。

课题组于2010年9月21日在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开题会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各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市直小学分管领导、课题评议专家、教育局、进修学校领导等参加会议,特邀请福建省林斯坦专家进行课题实验专题讲座,领导讲话,课题负责人宣读开题报告,布置实验活动工作任务,与会对象认真学习了南安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3、加强督导,规范管理。为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我们做了明确要求和规定:①各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市直小学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然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课程项目,成

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制定每学期的实验计划。②各单位要根据课题实验计划和课时计划,开齐上足校本课程,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努力提高活动实效,探索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经验。③要积极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活动,并注意活动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市课题组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市级片区专题研讨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市直小学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活动。④各单位每学期任课教师选一份典型的纲要设计(或案例)、经验总结,各小学写一份课题研究小结,送交所在乡镇中心小学;各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市直小学每学期送一份实验计划、一份教师的纲要设计(或案例)和一份经验总结,一份本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结交市课题组。

课题指导组成员与市教育局初教科干部在每学期初常规工作检查和每学年素质教育督导检查时,都把学校是否落实校本课程计划,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活动情况作为一项检查内容。检查课程纲要、教师按课程表上课等项目,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

2011年2月份,我们认真做好实验研究中期评估工作,开展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调查,发放调查表,了解各校已审批正在实施的校本课程主题,未审批正在实施的校本课程主题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二、扎实研究,促进我市校本课程常态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分步骤进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解决重点问题为抓手,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

1、校本课程没教材,怎么办?在实验过程中,大家遇到的问题是教师习惯于用教材教学,而校本课程没有教材,教师又缺乏开发的经验,感到无所适从,措手不及。为此,我们要求各校知难而进,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用智慧的双眼发现课程资源。

①、学校特色资源。有一些学校文化积淀比较深,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如蓬华中心小学蓬岛校区是“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单位”,他们根据学生需要、教师专长以及社区资源,开设了以劳动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按低中高年级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一、二 年级主要安排一些自我服务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三年级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环境保护劳动;四年级主要管理“红领巾园艺基地”; 五年级主要管理“红领巾学农基地”;六年级主要管理“红领巾果林基地”。学生通过参加简单的劳动,学会了一些劳动技能,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②、教师专长资源。教师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又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东田中心小学发现有的老师具有书法特长的,有对棋类颇有研究的,有对乐器有一定造诣的,就引导他们构思申请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水头中心小学要求教师做到“一专多能”。“专”指专长,“能”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在调查之后,发现教师有许多精彩的一面:有技术特长型(音、体、美);有生活技艺型(编织、家政);有基础培训型(计算机);有学科知识延伸型(阅读指导),学校根据教师教实际情况,设选修课,让教师自由申报,学校审核确定课程项目。

③、社区传统资源。校本课程既要服务于社区,又要把社区当成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东田中心小学老师发现一所小学南音传统乐器齐全,兴趣南音的村民经常到学校娱乐,于是,就引导几位老师参加学习,然后一起开发南音校本课程。又如高山小学周围很多村民养蜜蜂,就开发了“养蜂”校本课程,请村民来讲课,既保证了校本课程“有米下锅”,又让学校能够“独立自

主”。官桥中心小学开展了“蔡氏古民居”校本课程,在探索与发现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蔡氏古民居的文化。诗山中心小学做到“土加特”,诗山十八景曾经享誉闽南地区,千年古刹凤山寺名扬海内外。因此,一些学校分别开发了《风山文化》、《诗溪文化》、《红土地》、《硬币书法》、《感恩教育》、《乒乓球》、《排球》、《活动天地》、《生活与健康》等校本课程。翔云中心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开始时开设了《时事与环境》《安全与健康》这两门课程,采用统一布署,各校同时实施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这样做不切合各校实际,学生不感兴趣,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中心小学召开“校本课程”领导组、教研组会议,进行反思与重新评估,决定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校本课程。中心校充分发挥“结对”的作用,邀请城乡结对学校柳城小学戴仲达老师临校指导,并协同社会人士、家长、教师们一起对资源进行了分析,感到学生生活在山区,山上的树木、门前的竹林、园中的瓜果、田间的稻草、路边的泥土、溪边的鹅卵石,到处是随处可见、唾手可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校本课程资源。于是,他们迅速地组成了“农村学校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翔云中心小学、云山小学两所小学开展试点,启动了《农村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随后,黄田小学也开发并实施了《中国书法》、梅庄小学开发并实施的《针线活》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课时多,怎么办?按照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规定,地方与校本课程约占课时总数的10%-12%,一、二年级各2课时,三、四、五、六年级各3课时。老师普遍认为课时多,手中的内容贫乏,“僧多稀少”。如果要求学校“一步到位”,严格按课程计划全面开设多门类的校本课程,既要求过高,又不现实。因此,我们提倡采用步步为营,分层实施的办法,有条件的学校严格按课程计划要求上,可采用“必修课程加选修课程”模式进行,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采用“从单一门类逐步推向多门类”的模式进行,有效地促进了校本课程实施。

①、从单一门类逐步推向多门类。例如:东田桃园小学地处农村,有丰富的果树资源和校外果树种植“土专家”,就从科学素养类开始,主题定为《果树栽培》,在活动中有教师的参与,还有校外“土专家”的讲述。金淘占石小学所在乡村是叶飞的故居,首先开发了《叶飞将军的故事》校本课程。溪美贵峰村是全国诗词协会第一诗村,爱国华侨王国明先生每年自费回家乡开展诗词吟诵活动,贵峰小学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开发了《诗词吟诵》校本课程。丰州镇素有南安古都,古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而闻名,丰州中心小学开发了《海丝之路的起点——九日山》校本课程。之后,逐步拓展,开展多门类、综合性的校本课程。

②、用必修课程加选修课程。有的学校认为某一门校本课程比较重要,又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就采用必修加选修模式,按原来班级和打破班级相结合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如梅山中心小学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必修课 选修课 经典诵读(一至六年级) 礼仪知识(三至六年级) 艺术类 体育类 学科类 声乐合唱、舞蹈、腰鼓、钱鼓、书法、电子琴、书法、绘画 乒乓球 课外阅读指导 3、校本课程形式新,怎么上?校本课程不同于语数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

年龄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怎么上?这是为难教师的一大难题。为进一步探索开发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