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试题库有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1 14:20: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容量和质量之间可做权衡取舍(软容量)等属性。与其他系统相比,这些属性使CDMA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系统容量大,软容量,通话质量更佳,移动台辅助软切换,频率规划简单,建网成本低,“绿色手机”,保密性强,通话不会被窃听,多种形式的分集,CDMA的功率控制,话音激活。

4. 在CDMA 系统中,为什么功率控制被认为是所有关键技术的核心?

答:因为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所有用户共同使用同一频率,“远近效应”问题更加突出。CDMA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应,使系统既能维持高质量通信,又不会对同一信道的其他用户产生不应有的干扰。

5. 什么是CDMA 的软切换,它有哪三个优点?何为更软切换?

答:CDMA软切换发生在具有相同载频的CDMA 基站之间,允许原工作蜂窝小区和切换到达的新小区同时在软切换过程中为这次呼叫服务。 软切换的三个优点(1)无缝切换,可保持通话的连续性。

(2)减少掉话可能性。

(3)处于切换区域的移动台发射功率降低。

更软切换发生在当一个移动台在同一小区中从一个扇区移到另一个扇区。在更

软切换中,移动台完全按照软切换的进程进行。MSC清楚更软切换活动,但并不参与更软切换过程,没有必要另增MSC/小区通道来为软切换服务。

6. CDMA 系统支持哪九种位置登记方式?

答:开机登记,关机登记,时间周期登记,基于距离的登记,基于小区的登记,参

数变化登记,受命登记,隐含登记,业务信道登记。

7. 分集是对付多径衰落很好的办法,试问主要有哪三种分集方法?在CDMA 系统中这三种方法是如何完成的?

答:有三种主要的分集方式: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CDMA系统综合采用了上述几种分集方式,使性能大为改善。

时间分集——采用了符号交织、检错和纠错编码等方法。

频率分集——本身是1.25MHz宽带的信号,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

空间分集——基站使用两副接收天线,基站和移动台都采用了Rake接收机技术,软切换也起到了空间分集的作用。

第七章

1. 3G 目前有的三大标准有_________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是_________ 。

A.W-CDMA B.cdma2000 C.TD-SCDMA D.WiMAX (ABC,C)

2. 3G的业务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交互式业务,点对点业务,单向信息业务,多点广播业务)

3.WCDMA 中R4,R5做了哪些改进?

答:在R4和R5中,CN的CS域采用了基于IP的网络结构,原来的(G)MSC被(G)MSC服务器和电路交换媒体网关(CS-MGW)代替。R5版本中,核心网引入了多媒体子系统(IMS),定义了核心网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同时在无线传输中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

4. 为什么说TD-SCDMA 频谱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CDMA 技术的利用程度方面较弱?

答:(1)一方面是TDD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于TD-SCDMA的设计目标是要做到设计的所有码道都能同时工作,而在这方面,目前W-CDMA系统256个扩频信道中只有60个可以同时工作;此外,不对称的移动因特网将是IMT-2000的主要业务,TD-SCDMA能很好地支持不对称业务,而FDD系统在支持不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会降低,并且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2)TD-SCDMA在CDMA技术的利用程度方面较差。原因是:一方面,TD-SCDMA要和GSM兼容;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多径的特点,降低了系统的效率,而且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实现起来相对较困难。

5. 试说明CDMA2000 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与IS-95 的差别。

答:与IS-95相比,cdma2000在前向信道的寻呼信道上增加了前向快速寻呼信道F-QPCH、前向公共广播信道F-BCCH、前向公共控制信道和前向寻呼信道,在其业务信道上新增了前向基本信道和前向附加信道;在反向信道上新增了导频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和反向附加信道。 6. TD-SCDMA 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答:TD-SCDMA采用的先进技术有: 1) TDD技术 2) 智能天线技术 3) 联合检测技术 4) 同步CDMA技术 5) 接力切换技术 6) 功率控制技术 7) 软件无线电技术

7. 名词解释:TD-SCDMA;CS-MGW;R-SGW;HSUPA;HARQ;RNS.

(时分同步CDMA,电路交换媒体网关;漫游信令网关;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混合

自动重发请求;无线网络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