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ARM)开发平台选型(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0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嵌入式系统(ARM)开发平台选型(一)

摘要: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对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硬件平台选型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Linux操作平台 1嵌入式Linux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它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从而能够适应实际应用中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Linux具有强大的功能,很好地支持了各种现代编程技术,将Linux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有如下一些优点:

1)内核完全开放,使得设计者可以自己设计和开发出真正的硬件实时系统和软件实时系统。

2)Linux本身具有一整套工具链,使用者可以较容易地自行建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交叉编译及运行环境。

3)强大的网络支持,可以利用Linux的网络协议栈将其开发成为嵌入式的TCP/IP网络协议栈。 2硬件平台的选择 2.1处理器的选择

设计者在选择处理器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处理性能。处理器的性能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时钟频率、内部寄存器的大小、指令是否对等处理所有的寄存器等。如果是面向高

性能的应用设计,那么建议考虑某些新的处理器,其价格相对低廉,如IBM和MotorolaPowerPC。

(2)技术指标。当前许多嵌入式处理器都集成了外围设备,采用这类CPU可以减少系统的体积,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开发人员首先考虑的是,系统所要求的一些硬件能否无需过多的胶合逻辑(GL,GlueLogic)就可以连接到处理器上;其次是考虑该处理器的一些支持芯片,如DMA控制器、内存管理器、中断控制器、串行设备、时钟等的配套。

(3)功耗。嵌入式微处理器最大并且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手持设备、电子记事本、PDA、手机、GPS导航器、智能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中选购的微处理器,典型的特点是要求高性能、低功耗。 (4)软件工具。仅有一个处理器,没有较好的软件开发工具的支持也是不行的,因此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对系统的实现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5)内置调试工具。使用具有内置调试工具的处理器可以大大缩小调试周期,降低调试的难度。

(6)供应商是否提供评估板。许多处理器供应商可以提供评估板来验证理论是否正确,决策是否得当。 2.2硬件选择的其他因素

(1)生产规模。打算做一套,多套,还是规模生产,如果生产规模比较大,可以自己设计和制备硬件,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反之,最好从第三方购买主板和I/O板卡。

(2)市场目标。如果想使产品尽快发售,以获得竞争力,就要尽可能买成熟的硬件;反之,可以自己设计硬件,降低成本。

(3)软件对硬件的依赖性。软件是否可以在硬件没有到位的时候并行设计或先行开发。 3软件平台的选择

嵌入式软件的编写和开发调试的主要流程为:代码编程、交叉编译、交叉链接、重定位、下载到目标板和调试等几个步骤,因此软件平台的选择也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3.1操作系统的选择

(1)操作系统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硬件方案确定之后,操作系统的选择就相对轻松了。硬件的不同,会影响操作系统的选择。低端无MMU(MemoryManagementUnit,存储器管理单元)的CPU,要使用uClinux操作系统;而相对高端的硬件,则可以用普通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uClinux和普通的Linux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可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操作系统很多,但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开发项目的操作系统。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①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工具:有些实时操作系统(RTOS)只支持该系统供应商的开发工具,因此还必须向操作系统供应商获取编译器、调试器等;而有些操作系统使用广泛,且有第三方工具可用,因此选择余地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