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2013-2014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9 17:19: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地震时间剖面的显示方式为波形加变面积图。 2在地震资料预处理中,数据解编是把 按时分道排列 的野外磁带数据重新排列转换成 按道分时排列 的形式,方便对数据作实质性处理。

3数字滤波处理时地震资料处理中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的重要方法。

4沿测线闭合追踪同一反射层位时,To应该闭合,当闭合差超过0.5△T时,就认为没能闭合。

5将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一般采用的是平均速度,也可用层速度逐层求层厚度的方法。 6要想保留有效波,滤去干扰波,需要设计理想滤波器的类型为带通滤波。 7水平叠加处理所需要的道集排列形式是共中心点排列。

8不整合面是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 ,与油气聚集有密切关系。

9在均匀介质中,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一个脉冲,对应地质空间的反射界面是 ,而地质空间的一个点,对应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 。 10地震子波为零相位子波。

11根据作图等值线的性质不同,地震构造图可分为 等深度构造图 和 等To构造图 两大类。

12波动方程偏移是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偏移处理方法,主要由 波场延拓 和 成像 两部分组成。

13背斜构造断开后,下降盘等值线的范围比同深度上升盘的小。 14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应。 1什么是偏移现象?

当反射界面水平时,反射波同相轴与地下界面形态一致,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反射波到同相轴与地下界面形态不一致,若将反射时间作时深转换,所得视界面与地下真实反射界面比较,不论是界面长度、界面位置及界面倾角两者均不一致,视界面相对于界面,想界面下倾方向偏移,而且倾角变小。

2简述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识别标志。 ① 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由于断层规模不同,

可表现为波组或波系的错断,这是中小型断层的反应。 ② 标准层反射波同向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

上升盘地层变薄。 ③ 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因断层的屏蔽作用,造成下

盘反射同相轴凌乱,甚至出现空白反射带。 ④ 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 ⑤ 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的出现,是判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3简述一维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过程。

4反滤波效果的好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① 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 ② 反射地震记录褶积模型问题 ③ 噪声干扰的影响 ④ 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5反射波同向轴的主要识别标志有哪些? ①相位相同②能量增强③波形相似④连续性 6爆炸反射界面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叠加剖面相当于自激自收剖面,,若将剖面中时间除以2,或传播速度减半,就可将自激自收剖面看做在反射界面上同时激发的地震波沿界面法线传播到地表所接收的记录,即将界面

看做爆炸源。若用波动方程将地表接收的波场作反时间方向传播,当波场延拓到t=0时,波场位置就是反射界面位置。从延拓的结果中取出地下各点处零时刻的波场值组成的剖面就为成像剖面。该剖面为叠后波动方程

波场延拓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在地下某一深度存在一反射界面r,在地面s点激发的下行波d到达界面r时产生反射上行波u,到达g点被接收,下行波d到达界面r的时间与上行波u产生的时间是一致的,即称为时间一致性。 7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何异同

①每道的全部采样点具有相同的静校正量;②静校正量具有正负之分,它决定静校正“搬家”有两个顺序(即两种搬家方向)。当静校正量为正时,则将整道全部采样点均向前(时间减小的方向)移动静校正量时间;静校正量为负时,将整道全部采样点均向后(时间增大的方向)移动静校正量时间。

8速度谱的显示方式及主要用途有哪些?

显示方式:三维形式速度谱、等值线平面图形式速度谱、并列谱线形式速度谱、谱线变面积速度谱。 用途:

1简述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速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特点。 有限差分法:①是求解近似波动方程的一种近似数值解法,是否收敛于真解,取决于差分网格的划分和延拓步长的选择。②能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偏移噪音小,在剖面信噪比低的情况下也能做的优点;③受反射界面倾角的限制,当倾角较大时,产生频散现象,使波形畸变。

频率域波速域波动方程:偏移结果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运算速度快,无倾角限制,无频散现象。

优点:偏移结果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运算速度快,无倾角限制,无频散现象。缺点:假定传播速度为常速,速度横向变化时,会使反射界面畸变,对偏移速度误差较敏感。 克希霍夫积分:①基于波动方程克希霍夫积分解的偏移方法

②容易理解,能适应大倾角地层,但在横向速度变化大的区域难以使用,偏移噪声大 2简述时间剖面对比的实际方法有哪些?

选择对比层位、反射层位的代号、对比标记、相位对比、波组和波系对比、沿测线闭合圈对比、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剖面间对比

3什么是等厚图?如何根据等厚图进行地质解释?

表示两个地震层位之间的沉积厚度的平面图称为等厚图。 如果某个方向厚度明显增大,可推断沉积物来源就是这个方向;如发生褶曲的地层厚度一致,则褶曲发生于沉积之后;随着离开背斜顶部地层厚度加大,则地层沉积的同时可能发生构造,对油气的聚集有利。断裂发育区,地层受断裂破坏作用,上升盘被剥蚀,厚度变化大。断层附近,厚度变化大,厚度等值线密集。从深到浅分析各层同时期地层厚度变化,可知地壳的升降和沉积中心的变化,从而可知沉积盆地的地质发展史。

4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高频干扰波、随机噪音及野外静校正量等,为了得到较好的地震剖面图,请设计出合适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并简要说明其功能。

动校正:把炮检距不同的各道上来自同一界面、同一点的反射波到达时间经过正常时差校正后,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以保证在叠加时他们能实现同相叠加,形成反射波能量突出的叠加道。

野外静校正:利用野外实测的表层资料直接进行的静校正(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

地震子波:一段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有限延续长度的信号,是地震记录中地震波的基本单元

剩余静校正:提取表层影响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加以校正的过程

速度谱:将地震波的叠加能量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分为叠加速度谱、相似系数速度谱、相关速度谱。

时间剖面对比:在时间剖面上,利用反射波的各种特征,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层位的过程 构造图:用等深线及其他地质符号表示地下某一层面起伏形态的一种平面图件

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应,由一套互相整合的,成因上有关联的地层所组成,其顶界面和底界面都是不整合面以及和他相连的整合面 沉积层序:不整合面到整合面之间所夹的地层

沉积相:一定的环境里形成了沉积物,沉积物的特征也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把沉积物特征的总和称为沉积相

地震相:沉积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征的总和 偏移:地震记录上的反射同相轴因为受波的传播特征和记录方式限制,往往与其相应的反射地质体在形态上和位臵上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称为偏移。

偏移处理:反射地震资料的偏移校正、射线偏移(近似的几何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等方法

偏移方法:圆法偏移、绕射扫描叠加偏移、椭圆法偏移

波动方程偏移分为三大类方法: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F-K域波动方程偏移和克希霍积分法波动方程偏移。

反滤波方法:地层反滤波、最小平方反滤波、预测反滤波

获取地震速度三大途径:岩石标本测定、测井、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

速度分析:叠加速度分析、偏移速度分析、层速度分析、二维速度分析、三维三参量速度分析、T-P域速度分析。

叠加速度分析中判别最佳叠加速度的基本准则:平均振幅能量准则、相似系数准则、互相关准则。

叠加速度谱制作过程:to扫描、速度扫描、计算叠加能量。 时间剖面5种显示形式:①波形曲线②变面积③变密度④波形加变面积叠合⑤波形加变密度叠合

※构造解释过程:

①资料准备:收集所要解释区域附近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如地区地质概况、构造、地层等,明确该勘探区域的地质任务、勘探目的、层位及有关技术要求,检查勘探地区的测量数据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②剖面解释:选择特征明显、稳定的反射层次作为对比层,大概判断出各层的地质属性,根据反射波的识别标志和波的对比原则对比,确定出标准层及其地质属性。把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

③空间解释:把剖面上的地质现象标记到测线平面图上,沿剖面去取个反射标准层的时间To,再对To图校正,得到深度构造图,确定构造要素和断层要素,划分断裂带和构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