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7:2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措施
作者:姚洁 孙桂玲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11-01 【关键词】 急诊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急诊科是每个医院的前沿一线,急诊科病人所患的疾病呈多样性、复杂性、病情急、变化大、来势猛、死亡率高。急诊护士要在最短的工作时间,分清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充分利用急诊科的资源,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服务。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压力及危害因素。久而久之,急诊护士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会使平疲劳度明显上升,对工作产生厌恶感,甚至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易导致身心疾病。所以急诊护士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在此将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危害因素
1.1 心里压力的危害:
急诊科的发展对急诊护士业务技术、综合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急诊科护士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竟争能力,无形中增加了急诊护士的紧迫感。有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专业技术不熟练,缺乏急救经验,及正确的判断能力,对病人病情缺乏预见性,在工作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各种危重患者及心情烦躁的家属,紧张的工作气氛,重复操作各项抢救仪器及枯燥的工作流程,并且应付无数次的上级领导检查。工作量大、护士短缺、无生活规律,导致护士心里压力加大。 1.2 化学性感染的危害 急诊科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体夜(含有HBV、HCV、HIV的血液),同时有可能被HBV、HCV、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刺伤,而各种甲醛、碘酒、戊二消毒剂的挥发对人的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皮肤黏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严重的可引起皮炎、眼炎以及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可以致癌。又加之急诊护士所处特殊环境,对所受感染不可能及时处理,这就给急救护士带来极大的危害。
1.3 物理性感染的危害 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频繁和各类急、危、重症、事故所致的外伤接触,常常接触注射器、刀箭、缝针等锐利器械,抢救病人时精神高度紧张,时间紧迫,护士疏于自我防护,几乎每个护士都有被锐器针刺伤的经历。若处理措施不当还会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其次,急诊室病人床边摄片多,众所周知,X线是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放射物质,长期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长期小剂量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的影响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血液检测发现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机体免疫力也明显下降。吸引器、电锯、心电监测系统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噪音,导致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
1.4 人为性感染的危害 急诊病人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病人及家属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尤其护士在值夜班时遇到医护人员少、病人多的情况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向病人及家属做充分的解释,容易引发的争端。若遇到醉酒后的病人及家属则更容易冲动,甚至会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在类似的情况下,护士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工作热情大大的受挫。急诊科工作随即性强,病人多,尤其在夜间,工作量大而且繁忙,这点不同于病房。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的体力透支,加之急诊夜班频繁,夜班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精神不能放松,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导致身体不适,健康受损。因此,急诊护士患病率常高于病房护士常常患偏头疼、失眠、恶心、呕吐、胸闷等多种不适。 2 防护措施
2.1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根据急诊科患者多、流动性大、工作量大等特点。急诊科护士长应充分应用管理干预,缓解护士的心里压力。人性化的管理,合理排班,提高护士的心里健康水平,降低护士职业压力感。同时急诊科护士应多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防止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工作中要发扬互助精神,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面对职业压力,急诊科护士一定要自身调节,要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力,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控制对压力的不良情绪,改善身心状况。面对职业压力,急诊护士要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生活有规律、有效率,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减缓工作压力。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急诊室护士的身体健康,减少危害,急诊护士应提高的防护意识,更多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明确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同时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熟读病历,肝功能及相关检查结果,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在接触每一患者前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一旦损伤,应立即脱掉手套,朝离心方向挤出少许血液,必要时换人并上报医院传染办公室,并进行登记备案及跟踪检查。对于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熟悉和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质和配置方法,防止溶液烧伤皮肤,刺激呼吸道、眼结膜。同时尽量持续抽气降低浓度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产生的毒害。
2.3 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对各种锐器损伤的防护意识。在抢救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注意力集中,小心谨慎,防止被各种锐器损伤。尤其对带血迹的废弃针头、输血和输液器具等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不得乱丢乱放,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皮肤黏膜一旦不慎被针头刺伤,应立即用力挤出残留血迹,并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伤口。利用现有的防护用品,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护士在配合工作中,尽量在非曝露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间内进行,尽量远离射线源。同时避免超负荷工作,工作人员配置合理,恰当安排班次,从而减少护士长时间工作。
2.4 人为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时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清楚明晰,逻辑性强,时间概念明确。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而采用适应的语言技巧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低的人,就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将科学性、专业性的语言通俗地表达出来,并力求做到语言精练明确。应尽量避免医学术语的应用,应用他们能够听懂、理解的语言。做好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准备实施预见性护理,必要时呼叫“110”。同时避免超负荷工作,工作人员配置合理,恰当安排班次,从而减少护士长时间的工作。
3 小结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职业安全及防护已成为各行各业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对急诊科的护士来说,职业安全防护问题已是风口浪尖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强化安全防护观念,了解对自己健康危害的各类因素,提高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安全防护,只有保障身心健康,才能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急诊护士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即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预防的。在一定情况下,护理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的护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出版,2011;136—138
[2] 黄燕云,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研究现状,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10(6):10
[3] 曾柳芳,护士的自我职业防护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02 [4] 杨锡华、谭琳,影响护士服务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0;7 (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