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四版 张丽萍 杨建雄 课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5:5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测得一种血红蛋白含铁0.426%,计算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一种纯酶按质量计算含亮氨酸1.65%和异亮氨酸2.48%,问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解答:

(1)血红蛋白:

最低相对分子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5.8?100=?100?13100铁的百分含量0.426

(2)酶:

因为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残基数之比为:1.65%:2.48%=2:3,因此,该酶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亮氨酸,3个异亮氨酸。

Mr?最低??Mr?最低??2?131.11?100?159001.65 3?131.11?100?159002.48

4.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解答: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伴随着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的本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断裂,使其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序的状态,一级结构不破坏。

蛋白质变性后的表现:①?生物学活性消失; ②?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黏度增加,紫外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 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和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或中和了蛋白质的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机理: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表面的净电荷。 蛋白质的沉淀可以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蛋白质的结构未发生显著的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天然性质。如盐析或低温下的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蛋白质。 (2)不可逆沉淀: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不再能溶于原溶剂。如加热引起蛋白质沉淀,与重金属或某些酸类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并不析出。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经变性。 9.概述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步骤。

解答:(1)测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 (2)蛋白质的N端和C端的测定。

(3)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水解方法将所要测定的蛋白质肽链断裂,各自得到一系列大小不同的肽段。

(4)分离提纯所产生的肽,并测定出它们的序列。

(5)从有重叠结构的各个肽的序列中推断出蛋白质中全部氨基酸排列顺序。 如果蛋白质含有一条以上的肽链,则需先拆开成单个肽链再按上述原则确定其一级结构。如是含二硫键的蛋白质,也必须在测定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前,拆开二硫键,使肽链分开,并确定二硫键的位置。拆开二硫键可用过甲酸氧化,使胱氨酸部分氧化成两个半胱氨磺酸。 8.概述超螺旋DNA的生物学意义。

解答: ① 超螺旋DNA比松弛型DNA更紧密,使DNA分子的体积更小,得以包装在细胞内;② 超螺旋会影响双螺旋分子的解旋能力,从而影响到DNA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③ 超螺旋有利于DNA的转录、复制及表达调控。

12.什么是DNA变性?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何变化?

解答:DNA双链转化成单链的过程称变性。引起DNA变性的因素很多,如高温、超声波、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某些化学试剂(如尿素,酰胺)等都能引起变性。 DNA变性后的理化性质变化主要有:①天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链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线团,生物学活性丧失;②天然的线型DNA分子直径与长度之比可达1∶10,其水溶液具有很大的黏度。变性后,发生了螺旋-线团转变,黏度显著降低;③在氯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变性后的DNA浮力密度大大增加,故沉降系数S增加;④DNA变性后,碱基的有序堆积被破坏,碱基被暴露出来,因此,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产生所谓增色效应。⑤DNA分子具旋光性,旋光方向为右旋。由于DNA分子的高度不对称性,因此旋光性很强,其[a] = 150。当DNA分子变性时,比旋光值就大大下降。 13.哪些因素影响Tm值的大小?

解答:影响Tm的因素主要有:①G-C对含量。G-C对含3个氢键,A-T对含2个氢键,故G-C对相对含量愈高,Tm亦越高(图3-29)。在0.15mol/L NaCl,0.015mol/L柠檬酸钠溶液(1×SSC)中,经验公式为:(G+C)% =(Tm - 69.3)× 2.44。②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较低。在纯水中,DNA在室温下即可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中需核酸变性时,常采用离子强度较低的溶液。③溶液的pH。高pH下,碱基广泛去质子而丧失形成氢键的有力,pH大于11.3时,DNA完全变性。pH低于5.0时,DNA易脱嘌呤,对单链DNA进行电泳时,常在凝胶中加入NaOH以维持变性关态。④变性剂。甲酰胺、尿素、甲醛等可破坏氢键,妨碍碱堆积,使Tm下降。对单链DNA进行电泳时,常使用上述变性剂。 7.说明下列糖所含单糖的种类、糖苷键的类型及有无还原性? (1)纤维二糖(2)麦芽糖 (3)龙胆二糖(4)海藻糖 (5)蔗糖(6)乳糖 解答:(1)纤维二糖含葡萄糖,β→1,4 糖苷键,有还原性。 (2)麦芽糖含葡萄糖,α→1,4 糖苷键,有还原性。 (3)龙胆二糖含葡萄糖,β→1,6 糖苷键,有还原性。 (4)海藻糖含葡萄糖,α→1,1 糖苷键,无还原性。 (5)蔗糖含葡萄糖和果糖,α→1,2糖苷键,无还原性。 (6)乳糖含葡萄糖和半乳糖,α→1,4糖苷键,有还原性。 6.何为生物膜?主要组成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解答: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的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膜系统,它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在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所有这些膜虽然组分和功能不同,但在电镜下却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6~9nm的3片层结构。这样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

(1) 膜脂:其中磷脂、糖脂、固醇等脂质物质都属于两性分子。当磷脂分散于水相时,

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通称为脂质体。脂质体的形成将细胞内外环境分开。膜脂不但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而且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组织免疫性等有

密切的关系。

(2)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

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3.什么是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如何解释酶的专一性?

解答:“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分子的结构并非与底物分子正好互补,而是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靠近时,酶受底物分子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根据诱导契合学说,经过诱导之后,酶与底物在结构上的互补性是酶催化底物反应的前提条件,酶只能与对应的化合物契合,从而排斥了那些形状、大小等不适合的化合物,因此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即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6.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理是什么?

解答: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理是:酶分子的活性部位结合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在酶的帮助作用下(包括共价作用与非共价作用),底物进入特定的过渡态,由于形成此过渡态所需要的活化能远小于非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因而反应能够顺利进行,形成产物并释放出游离的酶,使其能够参与其余底物的反应。

3.试说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代谢途径,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有何主要区别?

解答:(1) 葡萄糖至丙酮酸阶段,只有甘油醛-3-磷酸脱氢产生NADH+H+ 。NADH+H+代谢去路不同, 在无氧条件下去还原丙酮酸; 在有氧条件下,进入呼吸链。

(2) 生成ATP的数量不同,净生成2mol ATP; 有氧条件下净生成7mol ATP。

葡萄糖至丙酮酸阶段,在无氧条件下,经底物磷酸化可生成4mol ATP(甘油酸-1,3-二磷酸生成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经烯醇丙酮酸磷酸生成丙酮酸),葡萄糖至葡糖-6-磷酸,果糖-6-磷酸至果糖?1,6?二磷酸分别消耗了1mol ATP, 在无氧条件下净生成2mol ATP。在有氧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脱氢产生NADH+H+进入呼吸链将生成2×2.5mol ATP,所以净生成7mol ATP。

4.O2没有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但没有O2的存在,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行,为什么?丙二酸对三羧酸循环有何作用?

解答: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3个NADH+H+和1个FADH2需进入呼吸链,将H+和电子传递给O2生成H2O。没有O2将造成NADH+H+和FADH2的积累,而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竟争性抑制剂,加入丙二酸会使三羧酸循环受阻。 2.什么是β-氧化?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多摩尔ATP?

解答:脂肪酸氧化作用是发生在β碳原子上,逐步将碳原子成对地从脂肪酸链上切下,这个作用即β-氧化。它经历了脱氢(辅酶FAD),加水,再脱氢(辅酶NAD+),硫解四步骤,从脂肪酸链上分解下一分子乙酰CoA。1mol硬脂酸(十八碳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120mol摩尔ATP。1.5×8+2.5×8+10×9-2=12+20+90-2=120 mol ATP。

6.什么是鸟氨酸循环,有何实验依据? 合成lmol尿素消耗多少高能磷酸键?

解答:尿素的合成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通过鸟氨酸循环的过程形成的。此循环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鸟氨酸与二氧化碳和氨作用,合成瓜氨酸。第二阶段为瓜氨酸与氨作用,合成精氨酸。第三阶段精氨酸被肝中精氨酸酶水解产生尿素和重新放出鸟氨酸。反应从鸟氨酸开始,结果又重新产生鸟氨酸,形成一个循环,故称鸟氨酸循环(又称尿素循环)。合成1mol尿素需消耗4mol高能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