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21: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

1 / 15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24.支出法是从使用者支出的角度出发,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

25.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xx。()

26.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27.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28.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29.经济学上所说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替换资本品的支出。()30.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31.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32.存货变动是仓库产品的增加或减少,因而存货变动不能被算做投资。 ()

2 / 15

33.家庭购买小汽车是消费的一部分。()

34.收入法是从要素提供者获得收入的角度,把生产中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来核算GDP。()35.某人出售一件古董所得到的收入,应当计入当年的GDP内。()

36.从理论上讲,生产商品和劳务所产生的总收入应该等于价值增值的总和。()37.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38.农民出售土地所获得的收入要计入GDP中。()

39.生产法是通过加总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 ()

40.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

41.当基期价格与现期价格相等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相等。()42.衡量通货膨胀最广泛使用的指标之一是GDP缩减指数。

()

43.按照传统的GDP统计方法,由于治安恶化,政府增加警力的支出,使得GDP增加。()44.传统的GDP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经济和非市场行为等项目,会导致高估了经济中实际的产出水平。()

45.传统的GDP统计方法,没有考虑生产商品时所造成的成本(如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不能很好地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二、单选

1.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A.商品和劳务 B.最终产品和劳务 C.中间产品和劳务

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