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23:18: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我国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借鉴我们刚刚学过的消费理论知识,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来阐述: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就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其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
因此此式可以改写为C=bY。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
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 ,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及原因
1、就业形势依然严重,城镇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扩大就业是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前提。2003年两会期间,国家新一届领导人为了缓解就业问题,提出了今年新增8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 并且出台了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相关配套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然而,由于中国已经开始 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相对滞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下降, 导致我国城镇失业率急剧上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相对促进就业而言,政府在增加城镇居 民收入方面所采取的其他措施效果更为明显,除了连续两次大幅度给公务员增加工资之外, 有关部门还多次上调了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在企业经济效益长时期没有明显提高、中央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些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农民收入增势缓慢
增加农民收入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基础。为了 增加农民收入,上届和本届政府都作出了不懈努力。主要措施包括:实行粮食保护价政策稳 定农民收入大头,增大农田水利、改造农村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引导农民进行农 2 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切实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做好被征地农民补偿和就业安置工作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当前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由于农村始终保持了巨大的人口规模,使得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无法形成,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断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低收入阶层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是促进居民消费的一个 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两个确保工作高度重视,重点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 投入。与此同时,这些年来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现象明显,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失业和 贫困人口有增无减,也成为社保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 4、整顿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
历史上,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泛滥,坑蒙拐骗猖獗,商业欺诈横 行,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抑制人们的消费意愿和企业的投资意愿。 2001年4月开始,国务院先后统一部署了联合打假、整顿文化市场、严厉打击传销、整顿建筑市场、强化税收征管、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加油站专项整治、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等 8
个专项斗争。 2002
年,中央又部署开展了整治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经营秩序、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等 3
个专项,并
取得初步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场秩序有所 改善。 5
、消费信贷政策作用明显
目前,城市居民消费已开始向住房、汽车等更高级的消费升级,而这次消费升级与 80
年代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的升级相比,级差要大得多,因而积累期也要长得多,于是就出 现了市场需求断层的现象。从国际经验看,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消费信贷。我 国的消费信贷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层次的提 升,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新品种,先后开办了个人质押贷款、汽车贷款、 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业务品种,满足了客户日益多 样化的消费需求。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
及我国的消费政策的效果、原因, 我认为,
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
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议) :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保经济不断发展。 坚 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 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
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在国民经济不断发 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
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
的“示范效应”。
第二、合理调配收入分配关系,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
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对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运用税
收政策来解决。例如, 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采取劫富济贫式的税收政策,
即对高收入阶层的公司及个人增加税收,然后把这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从而达到
扩大需求的目的。在我国,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等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
制,调节
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以期缩小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
以考虑继续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
3
第三、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
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
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
民生活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
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保障农村的基础建
设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积极发展建设流通成本低、
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和消费网络。
第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 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1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
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
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
建设带动就业机制。 完善就业援助政策, 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 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2
、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
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
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 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
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证
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人们的消费行为。居民储蓄 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人们 普遍感觉到在这方面的预期支出将大幅度上升。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支出预期的上升直接 影响消费需求的下降。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政府重点要在教育、医疗、养老和 住房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可以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使整个社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
第六、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化水平。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
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 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 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使消费越来 越现代化,越来越简单化、越来越方便化。
第七、优化消费产品结构。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一部分居民的消费结构
由吃、穿、用向住、行、旅游等消费转变。因此,一要致力于改善消费产品供给,完善产业 政策,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有效消费;二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有意识地集中力量进行消费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三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科技进步来 保证新产品的质量与功能,让高新技术产品更多更快地走向市场,以满足收入较高和知识层 次较高群体的消费需求。
第八、更新消费观念。
理性地、适度地扩大消费与我们崇尚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不
矛盾,消费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引导居民培养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 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使人们逐步做到“有钱消费、
敢于消费、善于消费”。消费模式要由趋同化向多样化转化;消费结构要由生存型向发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