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读《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有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6: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读《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有感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应用的今天,面对一群并不爱学习的学生,离开了现代多媒体手段,我们语文教师到底该怎么教语文呢?这个问题几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现在有的语文教师对课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似乎脱离课件都不会教语文了,读了李希贵校长的《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课件,语文课一定要上出浓厚的语文味,一定要多留给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语文的天空中。

我们的许多语文公开课或竞赛课,课堂设计合理,课件制作精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配合默契,学生说的都是老师需要的答案。在这样的语文课中,课件画面精美,教师朗读声音悦耳,学生上语文课时似乎既养眼,又养耳,但是我总是感觉到这样的课堂有点像作秀,学生尽管都很配合老师,但课堂热闹过后留给学生的并不多,尤其是课件呈现的画面与讨论问题的答案,似乎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教师没有真正地放手,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切实的锻炼与提高。

再次上何其芳的《秋天》时,我对以前的课件做了相应的小小的改动,以达到多留给学生思维与想象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第一处改动是读秋环节,以前设计的是中华经典诵读视频资料,画面既非常优美,又很切合诗歌内容,可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朗读,会让学生脑海中形成秋天统一的画面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我决定删掉朗读视频,由自己来深情朗读,变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为听觉与想象相结合,变先入为主为体验为先。我有这个自信,我的朗读会比视频朗读的情感把握得更到位,而且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我的朗读,脑海中想象听到我的朗读后产生的画面,同时用心揣摩老师的读诗方法。这样一改,学生听读时更有目的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用心揣摩读诗的方法,也为下面的环节学生学会读诗、归纳读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我的朗读把孩子们带到了美妙的情景与独特的情感体验中,

每个学生脑海中的想象画面必定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这样就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二处改动是寻秋环节,我把儿歌《春天在哪里》的视频改为学生自己演唱,并根据歌词的内容,学生仿写诗歌《秋天在哪里》。这里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掀起了课堂的又一个小高潮,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农民、小渔民、小牧民,把诗歌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仿照《春天在哪里》的格式,写、唱《秋天在哪里》,寻找、描绘秋天的美。这一环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唱秋、绘秋找回了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童心,给课堂留下了精彩的亮色。在学生唱秋与绘秋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在想象,都在内心里构建属于自己的那个秋天的美丽场面。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为老师留给学生大量的、可以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也留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

语文教学,一定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思维空间、想像空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果得到尊重,甚至得到鼓励,他们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他们的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大。语文课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会还给教师一个奇迹!